為殘疾人提供更多便利

加快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來信與訪談)

本報記者  黃  超  易舒冉

2021年04月12日10: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雲南昆明市一家盲人書屋門口鋪設了盲道,方便盲人尋路。

任 東攝(人民視覺)

圖②:廣東深圳市福田區投入運營的純電動無障礙出租車尾部設有可展開的坡道,輪椅可直接推入車內。

資料圖片

圖③:福建福州市福晟國際中心的無障礙通道。

資料圖片

制圖:張芳曼

  王女士是一名殘疾人,平時靠輪椅代步。前不久,她來信反映,她所在的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還很落后,有的沒有無障礙通道,有的雖然修了坡道,但坡度很陡,又沒有扶手,並不適合殘疾人使用,“希望有關部門能完善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生活工作提供便利”。

  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人,無障礙設施是他們正常工作生活的基本保障。但在一些城市,無障礙設施功能不完善、覆蓋面不全、管理不到位等情況時有發生,這給殘疾人帶來了很大不便。各方呼吁,要加快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

  無障礙設施覆蓋面不全、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到位、被人為損毀或擠佔等問題較為突出

  “我現在盡量不出門,小區裡車多人雜,稍不注意就會磕碰。”湖北武漢市讀者李茵(化名)多年前因病導致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目前僅存一點光感。家住6層的她出門第一道難關就是乘坐電梯,“小區電梯沒有聲音提示,中間停的樓層一多,就很容易走錯。對於我們盲人來說,在電梯、門禁、快遞櫃等設施上提供語音提示功能,是實實在在的剛需”。

  陝西西安市讀者魏鵬剛因為一場車禍導致高位截癱,坐輪椅20多年了。“這幾年,很多公共場所都建設了供殘障人士使用的無障礙衛生間,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有一次,我在使用衛生間時,伸手去撐安全扶手,剛一使勁扶手就掉了,差點摔倒。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管理和維修。”魏鵬剛說,一些設施使用頻率較高,需要及時檢修,保証殘疾人的安全,“希望在建設無障礙設施的同時,工作再做細一些”。

  記者在一些城市調查發現,除了已建無障礙設施不系統、不規范,還存在既有環境改造慢、維護不到位等問題。甘肅天水市讀者周先生在來信中說:“我家附近的無障礙設施較少,改造也不及時,像超市、商場門口都是台階,想進去還要靠人抬。為了不麻煩別人,我隻好待在家裡,感覺與社會生活脫了節。”

  記者在一些小區走訪時發現,雖然每棟樓單元門前都建有坡道,但坡道表面有起伏較大的凹槽,輪椅的輪子很容易卡在凹槽中,甚至導致側翻,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福建泉州市讀者李洪森認為,一些地方城鎮化建設和城市發展水平還存在短板,無障礙設施覆蓋面不全、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到位、被人為損毀或擠佔等問題較為突出。長期在交通運輸部門一線工作的江蘇讀者劉明表示,一些地方現有公共交通工具還不能滿足無障礙出行需要,亟待加大改造力度,尤其是鐵路運輸領域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應用、管理等都還需繼續加強。

  無障礙設施建設應從細節著手,做到精准到位,逐步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提升

  近年來,社會各界持續為殘疾人走出家門、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創造條件。據《2019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已有1737個市、縣系統開展無障礙建設,537個省、市、縣級相關管理法規等文件出台,無障礙培訓4.9萬人次。此外,全國推廣應用無障礙化客運車輛,3400多輛動車組設置殘疾人專座,城市公交車配備了車載屏幕、語音報站系統。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部分相關設施“中看不中用”、重建設輕管理等現象仍然存在。

  “推動無障礙設施建設尤其需要轉變觀念。”北京肢殘人協會主席李楠說,一些地方認為無障礙設施就是給殘疾人用的,整體需求小,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限,“實際上,作為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無障礙設施建設應具有普惠性,除了殘疾人外,行動不便的老人、孕婦、小孩等都有一定的使用需求”。她建議,無障礙設施建設應從細節著手,做到精准到位,逐步實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提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還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讓無障礙設施更好滿足多元化使用需求。

  “一些地方的無障礙設施聊勝於無,平時也疏於管理維護,常常造成人為障礙。比如,有的無障礙廁所門口還是台階﹔停車場的殘疾人停車位太偏太小,殘疾人沒法使用等等。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和維修養護的主體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監管機制也沒有真正形成。”安徽合肥市讀者吳玲建議,應當探索常態化社會監督機制,由相關部門牽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殘疾人等參加,對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改造、養護、使用等情況進行檢查,及時了解殘疾人實際需求,發現問題后向相關部門反映,督促相關單位整改完善。

  記者了解到,《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自2012年實施以來,各地相繼出台了無障礙建設與管理的法規規章等,但有相當一部分條款是鼓勵性、倡導性的,缺少強制性的建設標准,也沒有相應的懲處措施,實際效果打了折扣。多位法律界人士建議,應對相關現行法規進行“嵌入式”修訂,明確無障礙建設的規范標准和要求,並確立違反規范的懲罰機制問題,確保無障礙建設與城鄉建設同步規劃、設計、建設、管理。

  河南商丘市讀者李方向建議,新建無障礙設施應當嚴把設計、施工、監理、驗收關,制定強制性的無障礙設計標准,“設計者、建設方在動工前不妨蒙上眼睛、塞住耳朵或者坐上輪椅,親身體驗一下殘疾人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好地從殘疾人角度出發,為他們建設適用的無障礙設施”。

  因地制宜建設,形成監管機制,加大對家庭、農村、老舊小區等環境投入

  近年來,政府部門不斷推動完善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創造無障礙環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維護政策體系,加強配套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實施更優惠政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也明確,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完善無障礙裝備設備。如何才能讓殘疾人居家和社區生活更加便利?怎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出行便利程度和對他們的服務水平?

  “無障礙設施建設是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清華大學無障礙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孫一平說,相關部門應加大無障礙設計規范的宣傳和培訓,做到無障礙設施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驗收、同步使用、同步管理,確保無障礙設施按照標准配置到位﹔平原、山地等不同地區應當因地制宜地建設符合實際和應用情景的無障礙設施﹔對已建成但無障礙設施不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也要及時協調各方力量,制訂改造計劃,邀請殘障人士體驗、商討,改良不合理的設計﹔無障礙建設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管理,但后期維護與功能完善可以採用政府與民間組織相結合的辦法。

  “相對於城市而言,農村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更加不足,有待提高。”江西上饒市讀者康俞建議,農村殘疾人的需求也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農村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應與城市同步推進,統籌考慮城鎮居住區和農村的無障礙環境建設需求。

  作為無障礙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無障礙改造關乎殘疾人的生活起居,影響著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質量。“十三五”期間,共有65萬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得到了無障礙改造。上海市讀者雷璋表示,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應從簡單化改造轉向針對個體需求個性化定制,從而更好地滿足殘疾人的差異化需求,“要進一步發揮標准的引領作用,全面梳理現行標准,組織力量編制住宅無障礙改造的技術指南”。

  “對於社區和其他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情況,相關部門應定期全面排查,形成問題清單,列入年度建設和整改計劃,制定個性化改造方案。”浙江紹興市讀者王國彪建議,長效化保障設施維護,相關職能部門和殘聯組織依法對無障礙設施的建設、維護、使用情況實施監督,加強對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相關人員的專業職業培訓。

  《 人民日報 》( 2021年04月12日 07 版)

(責編:蘇恆、李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