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內,工作人員正在採摘番茄
4月,南崗的櫻花還搖墜在枝頭,百鳥南歸,草木吐新枝,這裡的鄉野景色很是吸引眼球。然而在這趟尋寶旅途上,我們卻被一面泡沫牆吸引——牆上生長著番茄、草莓、萵苣、芹菜……果蔬懸空栽培,無需泥土,洒洒水就能成熟。這是老趙的“聚寶盆”,聚來了人才和產業,還聚集著未來的期許。
在鄉村用寶:蔬菜上“牆”,無土生長
2400多平方米的大棚內,藍色填滿空間,生菜的綠、番茄的紅、快菜的紫像被均勻潑洒的油彩,點綴在藍色之上。這裡是南崗鎮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耕種著日常果蔬。春天的色彩在這裡肆意生長,卻絲毫不見泥土的痕跡。
走進產業園,像是來到了“無菌實驗室”。腳下的泥土被整平,鋪上了藍色墊子,一塊塊藍色泡沫牆豎在地上,在大棚內依次排開。綠葉、果實從長1.5米、寬0.57米的泡沫牆裡鑽出,個個長得“昂首挺胸”,不沾一絲泥垢。“沒土怎麼種菜?”揣著疑惑,記者湊近長滿萵苣生菜的泡沫牆,扒開幾株生菜的頸部,細細尋找,隻見幾滴水珠挂在根部。
“滋”,正在記者觀看時,一團水霧從泡沫牆裡噴出,濺在手指上。“定時噴霧呢,在給菜提供營養。”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的總負責人老趙——趙學奎站在一旁,順勢掀開泡沫板,向記者展示牆內的玄機。
“我們把蔬菜插在泡沫板裡,懸種在空中,立體栽培,水霧噴洒營養液,替代了泥土。”老趙指著泡沫板后的水管,示意這裡裝著農作物的“生命液”。
長滿蔬菜的泡沫牆內部空心,裡面貫穿著一根主水管,上面連接著若干細水管和噴頭,出水孔對准每棵蔬菜的根部。“這就是霧耕技術,無土栽培,精華在於營養液。”老趙說,他們根據農作物的生長階段,在水裡配比鈣、鉀、磷、氮、鐵等元素,調制成營養液,噴洒在果蔬根部,易於植物吸收。
通過后台的智能控制系統,老趙隻需要在電腦端敲敲鍵盤,設置好噴洒時間、時長和區域,水泵就會自動開啟,從營養池內抽水,輸送到各個噴頭裡。“我們都是就地取材,用的就是地下井水。先淨化,再調配,未被植物吸收的水通過地漏再回到營養池,循環利用。”
在大棚內逛上一圈,記者發現這裡的蔬菜葉片上幾乎沒有虫洞。“無土栽培避免了許多細菌,可以完全實現免農藥生產。我們把地上鋪滿藍色墊子,就是防止虫子爬出來,順著泡沫牆啃食菜葉。”記者看到,在意大利生菜泡沫牆前,挂著一張黃色粘虫貼,一隻蜘蛛被困在上面。“我們不用化肥,這就是唯一的防虫害措施。”
經過大半年的培育,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已經陸續試種出紫葉快菜、萵苣生菜、香菜,西藍花、番茄等近20種果蔬,冬天,園內已經收割完一波蔬菜,銷往各大酒店。“客戶反饋菜很嫩、很脆,用來燙火鍋、涼拌口感最佳。”老趙打算,下一步繼續試種更多品種,如獼猴桃、柑橘,把園區擴建。“過幾年你再來,我們的園區大概就擴建到70畝了。”
霧耕技術在合肥的落地應用尚不常見,說到引進這一技術,做苗木出身的老趙談起自己的“跨行”,頗有感慨。“傳統苗木市場競爭激烈,我一直想轉型。去年到浙江考察,在現場就決定要把霧耕技術帶回來。”老趙說,通過霧耕技術栽培出的農作物,生長速度平均是土壤的2-3倍,營養價值更高。“1畝葉菜的產量可到5萬斤左右,遠遠高於土壤種植。”
“省時、省力、省地,種出來的菜綠色、健康、天然,這就是霧耕技術的優勢所在。”老趙有些“得意”地說道,“你看這2000多平方米的大棚,我隻需要2名員工。”順著老趙的視線,記者看到在大棚角落裡,正蹲著兩名年輕人。
來鄉村尋寶:背井離鄉,圓“硬核農夫”夢
“這是我們的技術總工,徐飛。”老趙話音剛落,蹲在大棚角落的徐飛揚起了頭,沖記者笑了笑,便很快繼續手頭的事情。隻見徐飛在一塊白色海綿上均勻摳出100個洞,然后從袋子裡捏出種子,依次撒在洞裡,再小心地將海綿板放進育苗箱裡。
“跟唱歌一樣,這就是霧耕栽培的前奏。”見記者蹲下旁觀,徐飛一邊撒種一邊介紹。“撒種、放進育苗箱,通過LED燈補光控溫,定時噴洒營養液,種子發芽了,把合格的苗栽進泡沫板裡,就是你剛剛一直在看的藍色泡沫板。” 干脆利落的解釋,就像是徐飛給人的第一印象。
黑瘦、棱角分明,專注時旁若無人,徐飛身上工科男的“刻板”氣質,被他對技術的熱愛襯得十分有趣。一聊起技術,徐飛就卸下了“生人勿近”的防備,變得健談起來。
34歲的徐飛學農藝出身,畢業11年,一直埋頭在傳統農業。“我在之前的公司負責茄類蔬菜種植,平時就愛搗鼓些技術。”徐飛說,他從前工作的農業園區沒有水肥一體的設備,於是他便自己動手改造,用技術省去了不少人力。閑暇時,他也愛從網上淘些電子元件,跟著網絡教程組裝電路玩,他的鍵盤、鼠標都是自己組裝的。
“我就是沖著霧耕技術來的。”去年,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剛開園,徐飛就從家鄉蕪湖來到了合肥。“我在網上學習技術的時候,偶然看到這裡的招聘信息,看到‘霧耕技術’四個字,我就兩眼放光,立馬辭掉了工作,來南崗應聘。”
“2020年10月15日”,徐飛對於自己到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工作的日期脫口而出。“那天風和日麗,心情倍兒棒,對眼前的一切都躍躍欲試。”
用徐飛自己的話來說,因為情懷,因為熱愛,所以自己來到這片土地。“你別覺得我矯情,我從十六七歲就決定要做農業了。”徐飛頓了頓,繼續說,“我在農村長大,眼見著村裡的年輕人都去附近的服裝廠打工,村裡的地都荒了。中國的農業需要更多年輕人,我是村裡的孩子,我不能逃。”而在徐飛看來,發展農業,就要優先發展技術,“我是有夢想的,我的夢想就是跟著技術走,永遠學習,永遠接軌農業新技術。”
來到合肥后,徐飛每天六點起床,七點到達園區,檢查設備、查看營養液的濃度、觀察每一棵植物的長勢、測量大棚內部的溫濕度……“供水量不足,蔬菜葉片會萎蔫﹔溫度太低,葉菜會受凍。它們嬌氣得很,得好好護著。”日復一日,細致和耐心,是徐飛的每日功課。“做農業,很枯燥吧?”聽到記者的提問,他笑著皺了皺眉:“不啊,我覺得有意思。我來這學習霧耕技術大半年了,覺得自己隻學到了皮毛,路還長著呢。”
為鄉村聚寶:物盡其用,讓鄉村變寶地
對於像徐飛這樣的年輕人來說,鄉村裡的寶,就是農業技術的不斷創新。“把技術用活,鄉村裡的地和人就都活絡起來了。”這道理老趙也懂,但他明白,鄉村振興不是單線工程, 盤活資源需要更多“寶貝”。“這裡好比是聚寶盆,好的技術能夠帶動產業,生出更多寶貝。”老趙說。
目前,老趙的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裡,兩座總面積達2400平方米的霧培蔬果大棚已經投入生產,但這僅佔他“現代農業版圖”裡的1/20。“未來,我的大棚裡不僅僅有技術應用、果蔬栽培,還有產學研究和觀光旅游。”老趙帶著記者走出大棚,經他提示,記者才發現,這裡不僅棚內有“寶貝”,棚外也有“乾坤”——兩座大棚的外形各異,據老趙介紹,這是他分別按照水立方和鳥巢的外形進行搭建的。
“現在我們正著手建設展覽館、接待中心、研發中心、採摘園、植物園、垂直農場,以及更多的果蔬霧培工廠。我們先把霧耕技術的底子打好,以霧耕現代農業為主題,構建一個立體化、自動化、多元化的農業園區,形成多產業多業態聯合驅動的現代農業綜合體發展模式,把霧耕技術‘吃干抹盡’。”在老趙的展望中,記者發現,發揮現代農業的創新優勢,以點帶面,集聚多元產業發展,是如今不少鄉村的振興之路。
縱觀大地園林霧耕產業園所在的南崗鎮,為保護自然資源,全面退出傳統農業,相繼引進現代農業企業:有創新“認養模式”、精准定向游客的智慧農場,有精進國內外技術的蝴蝶蘭生產基地,還有產學研游一體化的石榴生態園……各類現代農業企業百花齊放,靠著一家之長立足市場。
技術入駐,產業發展,配套資源也隨之跟上。南崗鎮利用崎嶇起伏的地形,順勢開發騎行文化,自行車博物館、騎行樂園、騎游大會成為當地的特色招牌。在“前庭后院”的發展模式中,小鎮將居民居住的老街發展成以游客集散、消費為目的的“前庭”,把農林企業打造為供游客游玩、研學的“后院”,讓曾經的貧瘠鄉村搖身變成“人氣小鎮”。
隨著政策引領,龍頭入駐,在這片沃土之上,人才、技術、產業、理念……越來越多的“寶貝”匯聚南崗,也有越來越多的“寶貝”借勢生長,共同朝著“鄉村振興”的方向,把鄉野變成寶地。記者 劉小容/文 李福凱/攝
記者手記
創新是發展的硬道理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南崗。去年下鄉,我走訪了南崗3個不同類型的現代農業企業﹔採訪南崗騎游大會時,我幾乎把這裡所有類型的生態園都走了個遍。再度來到南崗,我有些忐忑:這裡還會有新鮮的、讓人期待的“寶貝”嗎?
直到走進霧耕產業園,滿眼被藍色充斥,聞不見泥土的氣味,我知道,我來對了地方。老趙告訴我,他們是合肥第一家引進霧耕技術的現代農業企業。傳統農業市場飽和,轉型困難,唯有新技術、新理念才能突出重圍。萬物不離其宗,創新,始終是發展的硬道理。
無論是在農業市場裡起伏數十年的老趙,還是心懷熱愛投身農業的徐飛,在他們的言行裡,我捕捉到了一份對鄉村的炙熱:沉穩的老趙說起產業園規劃時,眼裡閃光﹔少言的徐飛說起技術時,手舞足蹈。因為霧耕技術,他們聚集在一起,為著各自心中的期許,並肩走在了振興鄉村的路上。希望他們都能實現心中所願,也希望腳下沃土能有更多“寶貝”,讓我們驚喜。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