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的“重生”秘密

引入“活水”,變身“網紅”

2021年04月02日08:49  來源:合肥晚報
 

○山門李距離巢湖岸邊4公裡,位於中廟街道境內

○合肥濱湖大道旁的雲水灣懶園,已是巢湖岸邊的一處網紅地。

○村中的房子都有上百年歷史,現村中仍有村民居住,村中人很淳朴。

○山門李民居用大塊紅沙石砌成,堅固耐用。

巢湖北岸“九龍攢珠”古村落,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百年古村落山門李,更是巢湖岸邊的一顆遺珠。村門口的一塊石碑,記錄了這個百年古村的“秘密”。

與古村落僅隔著一條馬路又是另一番景象,棕櫚樹、沙灘,夢幻般的場景仿佛置身三亞。這裡也號稱“合肥小三亞”。

傳統與現代在中廟街道轄區交融,卻毫無違和之感。引入“活水”,百年古村今變身合肥網紅打卡地。

資格最老的“九龍攢珠”

在巢湖邊,走過一些村落總能聽到“九龍攢珠”的說法。

事實上,“九龍攢珠”格局保存比較完好的村庄,目前也僅有洪家疃村、張家疃村、劉家疃村、三戶梅村和山門李村等。“九龍攢珠”這種格局說的是村落的布局水系發達,而且自上而下,和地勢等都有關系。

而在這幾個村庄當中,山門李算是“資格”最老的了。

它距離巢湖岸邊4公裡,位於中廟街道境內。這個古村落以李、孫二姓為主,據村裡老人介紹,李姓明朝初年從江西貴溪遷移而來,山門李古村落是由李姓先祖設計建造的。二百多年前,孫宗村孫氏十五世有兄弟二人從撮鎮來到山門李村。后來兩大家族和諧相處,相互聯姻,早已融為一體了。

山門李和附近的三戶梅村形態近似,站在高處可見,村庄中心為半月狀門口塘,弧邊朝向村庄。村落東、北兩個方向的高地上,建有兩個住宅片區,北部住宅區巷子為西南走向,兩部分之間有數條巷道,為南北向略向西分布。山門李民居和洪家疃民居不一樣,洪家疃一般是夯土牆,而山門李民居用大塊紅沙石砌成,堅固耐用,加上過去交通閉塞,很多房子長期有人居住,大都保存完好。

村中的房子都有上百年歷史,現村中仍有村民居住,村中人很淳朴,見有村外人過來,眼神裡透著真誠,說話也很和氣,村民們依舊保持著傳統的生活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閑來無事拉拉家常,過著猶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2017年,中廟街道投資400萬元用於修復山門李古村落,按傳統村落保護規范結合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要求,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圍繞巢湖北岸“九龍攢珠”古村落格局,打造環巢湖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目前,山門李古村落的環境整治正在實施,后期還將修復古道古巷、村庄池塘、環境美化綠化和其他基礎設施等,打造環巢湖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使之成為巢湖市一處重要的古村落旅游景點。

合肥“小三亞”與芝櫻花海

推動中廟姥山島景區5A創建和巢湖市鄉村旅游發展,僅憑古村落和中廟老街似乎還無法滿足人們對5A景區的認可。

2017年,這裡在村口打造了一片芝櫻花海,很快就被人發現,成了合肥人爭相打卡的“網紅點”,如今,這片芝櫻花海又已經到盛開的季節。

除此之外,被網友稱為合肥“小三亞”的雲水灣懶園也位於這裡。

雲水灣懶園緊依巢湖而建,佔地300余畝,因園中一座200多年歷史的土地廟——懶王廟而得名。中廟街道聯合安徽高速雲水灣小區共同對懶園環境進行改造提升,投資400多萬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這裡一年四季空氣新鮮,樹木蔥蘢,鳥語花香,大片的草地如同地毯一樣鋪在地面,儼然成為一座天然“氧吧”公園,也是游人觀賞巢湖美景競相打卡的“網紅”之地。

有人說這裡是小三亞,有人說這裡是夏威夷。懷擁巢湖,空氣清新,樹木蔥蘢,大湖水天一色,再加上一片人工沙灘,這麼多寶貝,對於不靠海的合肥來說,想不紅也難。

3月的巢湖姥山島景區懶園,樹木蔥蘢,景色宜人,眾多新人來這裡扎堆拍婚紗照,樹與水、人與景有機交融,呈現出一片別樣的生態畫卷,成為懶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懶園的名字,對於這片美麗的公園很是貼切。

步入公園,在一處處如夢如幻、充滿浪漫氣息的景致面前,你會不由自主地放慢匆匆的行旅,進入一種散漫、閑逸的狀態。

古人雲,浮生偷得半日閑。人生得一刻慵懶、散淡,行旅多一處美妙懶園,不亦樂乎?懶園將巢湖風光、歐美風情、南國風景糅合打造成一體,帶來不一般的視覺,更給我們的生活填充一份羅曼蒂克的氤氳氣息。記者 韓婷/文 高博/圖

記者手記

引入“活水” “遺珠”再現光芒

巢湖岸邊有很多古村落,我們熟知的就有三河古鎮和長臨河古鎮。但是這樣一個具有百年歷史,且依然保存著百年建筑風格的古村落山門李,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

如果不是2017年政府打造的這片芝櫻花海,可能它就依然沉睡在那裡,不為人所知了。

每年春天,芝櫻花開,村子門口的一條小路被堵得嚴嚴實實,不過這樣也為村子裡帶來了一些商機。有人開了飯店,有人想盤了村裡的老房子做民宿。

村子裡的居民也大多隻剩下老人,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或是在外定居。很多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隻剩下殘垣斷壁。

好在,如今整個村子已經被認定為文保單位,受到了文物保護后,村子的原貌也就得以保存。

村委會幾次招商引資,也有大企業看中村子,想連片打造民宿基地,卻因為無法連成片,或者其他原因而擱置了開發計劃。

鄉村旅游發展離不開當地特色,更需要外部資本注入,有了“活水”才能讓這一串“遺珠”再現光芒。

(責編:范曉琳、李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