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渡江英雄馬毛姐回鄉。鄭遠攝
據蕪湖日報報道 “致敬渡江英雄!歡迎回家!”3月28日,無為市劉渡鎮馬壩村沸騰了。
渡江戰役中,成千上萬的沿江百姓搖起自家船隻,用生命之舟護送百萬子弟兵過大江。在所有撐船渡江支前的英模中,她是年齡最小的一位,被授予渡江戰役“一等功臣”稱號。
“十多年沒有回來了。”弟弟馬勝斌說,姐姐年事已高,家人擔心她經不住顛簸多次勸阻,她卻堅持一定要回鄉看一看,一定要去長江邊再看一看。這是見証她苦難命運改變的地方,這是見証她戰斗成長的地方……
少年英雄
江面上,來往的船舶穿梭不停﹔江灘上,幾名孩童在撿拾貝殼。輪椅上86歲的老人,緊抿雙唇,神情激動,凝視著眼前奔騰不息的長江水。
馬毛姐出生於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小時就被送去做童養媳。1949年2月,解放軍解放了長江北岸的無為地區。馬毛姐興高採烈,她真正感到翻身的幸福。當時,老百姓們挑米擔柴、修路挖河、征用民船,忙著各項支前工作。年僅14歲的馬毛姐也參與其中,毅然決然選擇和哥哥一起參加“渡江突擊隊”。
4月20日夜,渡江戰役打響——這是令馬毛姐銘記一生的夜晚。她回憶,自家的木船上已坐滿了30余位勇士,自己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立即沖到船前。解放軍戰士見一個小姑娘要上船,立馬制止。她說:“我不怕死,我會掌舵,會劃水。我哥哥眼睛不好,他扯帆,我一手掌舵,一手劃槳,能幫上忙。”
就這樣,馬毛姐撐船快速地向南岸破浪前進。敵人的炮彈很快在江面上掀起沖天水柱,4隻先鋒船被炸沉2隻。雨點似的機槍子彈打爛了船篷,打傷了戰士,也擊中了馬毛姐的手臂。盡管鮮血直流,但她什麼也不顧,拼命地抱著船舵向前沖。
“當時我隻有一個念頭:必須把第一批突擊隊員安全送到對岸,隻有前進,沒有后退!”馬毛姐說。
大約40分鐘后,船隻到達長江南岸。而馬毛姐只是簡單處理了傷口,又繼續投入戰斗。當夜她橫渡長江6次,運送3船解放軍戰士,並在途中救起多名落水的戰士。
寄語未來
72年前動魄驚心,72年后煥然一新。
依水而落的馬壩村,風景秀麗。幾百人的小村,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精品農業,已建成 “美麗鄉村”示范村,主導產業螃蟹養殖年產值近200萬元,鄉親們過上了環境優美、生活富足的日子。
“三姐回來了!”在馬壩村,老人們奔走相告,很快圍到文化廣場上。看到一群少先隊員們手捧鮮花朝自己走來,馬毛姐不由地挺直身子,熱情地注視著他們,微笑著舉起雙手。
孩子們的到來,讓馬毛姐打開了話匣子。“是英勇的黨和解放軍,讓窮人過上了好日子。”她向少年們回憶起年少的苦難生活和參加戰斗的細節,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他們牢記黨和國家歷史、珍惜幸福生活、用心學習本領、創造美好未來(如圖)。
“奶奶是我心中的英雄,她在比我們大不了幾歲的年紀,不懼槍林彈雨,鮮血直流仍然咬牙堅持,讓我很敬佩。奶奶也很慈祥,教我們要樹立志向、報效祖國,我會記住她的鞭策。”劉渡中心小學學生陳子碩說。
“馬毛姐的英雄事跡,是黨史教育的生動教材。”劉渡鎮廣大黨員紛紛表示,要學習她有志不在年高、巾幗不讓須眉、有功不改本色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凝聚奮進力量,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奮發有為。(王世寧 儲普查)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