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逢源”,如何出圈?

——蘇皖省界小鎮的特色發展“紅利”

2021年03月26日09:4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與江北新區一河之隔,距南京長江大橋僅15公裡的蘇皖邊界,一個名為汊河的小鎮正蓬勃發展。走近汊河,可以看到這裡高樓聳立、路網密集、軌道在建、產業園林立。作為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排頭兵”,汊河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建設科技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培植高新技術企業,承接南京及周邊的產業轉移。2020年,汊河經濟開發區總產值達58億。

“左右逢源”的邊際小鎮

汊河鎮位於安徽省來安縣東南部,滁州河、清流河、來河在此交匯,故稱汊河。“過了汊河橋,就進入安徽一帶了。”安徽盛世高科軌道裝備有限公司職工馬超回憶2016年剛來汊河的經歷,仿佛就在昨天。“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離南京很近,從南京開車半個小時就到了。”

2020年初,我國第一個規劃建設的跨省都市圈“南京一小時都市圈”獲批,身處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兩大都市圈的汊河鎮,“左右逢源”。“左”可以得到省內政策、資源等的大力支持﹔“右”可以融入長三角核心地區,享受南京江北新區的政策紅利,加大產業轉移吸引投資。很多從南京轉移到汊河的企業工作日都會有跨越兩省的企業班車,早上7:00左右從南京出發,行駛約五十分鐘到達汊河經濟開發區﹔下午4:30左右從汊河出發,返回至南京。區位的優越、交通的便捷,使得這種 “雙城”生活,成為汊河新區中一種常見的狀態。

“創業熱土”的政策優待

2004年,汊河全鎮稅收收入(含農業稅)僅124萬元。在汊河居住了大半輩子的楊大爺回憶道:“十多年前,我們現在站立的寬闊馬路還都是農田,多的還都是沒有開墾過的荒地。那時候的野草都長到了我們的膝蓋,年輕人都往大城市打工發展,這裡主要都是種地的農民,鎮裡的男娃娃都窮得難討到老婆”。

2006年,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貧窮小鎮開始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金太陽等第一批項目開始落戶汊河。引得進是“天賦”,留得住才是本事。來安及汊河兩級政府用心幫扶民營企業發展,出台一系列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文件及措施,使汊河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在用地方面,汊河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基准價格按國土資源部《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准》執行,出讓的土地實現五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給排水通、電通、天然氣通,場地基本平整。

在融資方面,政府對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到位3億元以上的新設企業,或現有企業新增用地的新上項目,會按照項目投資規模、投資強度和投資貢獻等指標給予其固定資產投資額1%至10%的一次性扶持獎勵。

截至2019年底,僅汊河經濟開發區就擁有注冊企業563家,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其中工業企業318家﹔限上商貿物流企業39家,工業企業中投產企業254家,其中規上企業66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

“特色出圈”的集群模式

2008年以來,圍繞軌道交通裝備這一特色產業,抓住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改制的契機,汊河鎮成功引進了南京浦鎮高鐵軌道車輛鍛壓有限公司等8家改制單位,並吸引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產業園以培育高鐵、城際列車、鐵路客車、汽車零部件加工企業為主,初步形成了鐵路客車、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的產業集群。

歷盡十多年的發展,汊河鎮已經形成以軌道車配、裝飾建材為兩大特色支點的制造業集群,獲批成為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據悉,來安縣規劃在未來五年重點打造三大百億產業集群:百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百億級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集群、百億級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汊河鎮也將積極搶抓國家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這個重大契機,依托江北新區智能制造裝備及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進行協同發展。

軌道交通企業這一重點特色產業在汊河的飛速發展,相關企業的大量入駐,會帶來日益激烈的同行競爭嗎?來安縣浦創軌道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勇表示:“外行人聽起來我們制造的產品很類似,其實就汊河當地的這些企業來講還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產品的重疊部分很少,比如說我們家主要產品為鐵路車輛轉向架基礎件、壓力、溫度、液位、流量計、顯示儀表等傳感器及自動化產品,而盛世高科主要從事各種鐵路客車車門、基礎制動缸、電源控制箱和集成線束等產品生產制造。”

軌道車配的集群模式便利了各個企業之間的通力合作、交流學習。各個企業之間的原材料、大型設備採購方面可以“拼單合購”,減少成本﹔行業信息可以互通有無,幫助多方更好的了解市場需求﹔相關技工人員可以相互學習,交流經驗,提高專業技術能力。(金夢婷)

(責編:范曉琳、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