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泥河鎮:蔬語三月蘆筍鮮

2021年03月12日09:49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天空萬裡無雲,和煦的陽光洒落在姹紫嫣紅的大地上,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廬江縣蔬語蘆筍種植基地負責人夏偉清最開心的時節,因為他們迎來了一年中蘆筍的首次採收上市。

安徽省蔬語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產業園,坐落在廬江縣泥河鎮竹元村合銅路旁。2020年夏天,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在農業+互聯網項目資金的扶持下,公司重新打造了200畝的蘆筍種植基地,讓蘆筍孕育出新的希望,成為產業園的主打產品之一。

走進產業園,一排排蘆筍大棚整齊排列,在明媚春日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大棚內剛澆過水的土壤上蘆筍或高或矮,根根挺拔,嫩綠喜人。包裝車間,人來車往熱鬧非凡。一大早摘下來的新鮮蘆筍,正在分揀打包,前來採購的客戶的車輛擠滿路旁。

蘆筍學名石刁柏,百合科,原產於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不僅美味可口,且富含維生素、氨基酸、葉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排毒去脂、清胃通腸、瘦身美體等功效。從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典型的高檔菜,直到近幾年才“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些小精靈水肥合適就生長,最適宜的的溫度是攝氏十五度到二十五度,長得特別快,採摘時,蘆筍的頭部包衣越緊質量越好,包頭散開后,便不會採摘了。”來自竹元村的婦聯主任,蔬語蘆筍基地的聯系人兼形象代言人王艷,指著一捆捆長毛筆杆一般高、體形嫩綠的新鮮蘆筍介紹:“這些蘆筍像一根根小綠玉柱,只是筍尖有點紫色。蘆筍很像竹筍,但竹筍粗、矮,還比較硬,而蘆筍脆、高,在拔蘆筍時還要特別小心,不然很容易折斷。蘆筍生長旺季每天都要採收,長到一定長度不採摘完,蘆筍就會散頭,賣相就不好了。”

在蘆筍包裝點,夏偉清高興地介紹說:“蘆筍一次播種多年收益,一年中採摘的日期持續半年左右,每畝產量兩千五百斤左右。三月至五月底收割的蘆筍叫春筍,品質最好,價格也高,眼下每斤蘆筍就能賣到9元左右。六月份不再收割蘆筍芽,就是為了讓它的筍子長大后進行光合作用,給根部提供更多的營養,所謂‘蘆筍初似竹,稍開葉如蒲。’說的就是這個時候,以便夏筍還能長得更加粗壯、口感也更好,七月至九月收割的蘆筍就叫夏筍。”

夏偉清拿起包裝好的一捆蘆筍說:“蘆筍養殖需要科學,通過土壤傳感器、虫情監控儀、雨水收集器等科技‘神器’的投入使用,我隨時隨地就能輕鬆實現‘掌上辦公。比如說土壤干了以后,我手機APP上面就提醒我需要灌溉了,手機上就能直接操作澆水。比如說有虫情了,它會提醒我提前預防,這個整個區域大概未來多長時間有降雨、降雨量多大,我們都能通過這個提前掌握。”

“現在的時節,你若趁寧靜午夜或寂靜清晨,獨自鑽進大棚裡,蹲下身,看到土裡面憋紅了臉的蘆筍芽便如同喝了二兩二鍋頭,可興奮了,和著春日的溫暖急不可耐地鑽出土來。挑選蘆筍時,整體看上去很挺拔,外型圓圓的蘆筍品質好,才能賣上好價錢。像這種規格大的,我們批發整把走的是8塊錢一斤,細一點的,像這種大概6塊錢一斤。產值按5塊錢一斤算,兩萬多塊錢一畝應該沒有問題,正是採收時節,天天都有收入,忙是忙些,但不覺得累,因為蘆筍豐收了,感到生活有奔頭了,心裡還是比較高興的。”夏偉清言語中透著喜悅。

據泥河鎮竹元村黨委書記許克雲介紹,安徽省蔬語生態農業是泥河鎮政府招商引進億元項目,落戶在竹元村,目前在該村已經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今年2700畝的優質小麥和600多畝的油菜,豐收在望。公司的蘆筍種植產業,已成為竹元村的重要支柱產業,此前不少貧困戶依靠蘆筍種植基地的土地租金和打工收入實現了脫貧致富。公司還為蔬語系列蔬菜注冊了‘鑫蔬語’商標,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筍樣兒產權保護。2021年公司新上了兩大項目,‘紅美人’柑橘果園基地和‘羊肚菌’種植基地。此外,公司還有固定的銷售渠道,長期跟江蘇、上海等地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待蘆筍採收時,收購商就派專人前來,駐扎在種植園區裡統一收購,產品暢銷附近城市遠銷省內外。(柳中平)

(責編:劉穎、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