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露中代表:牽牢產業興旺“牛鼻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長葉露中

2021年03月10日09:1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70.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4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貧困縣高質量“摘帽”……眼下,作為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區庫區人口最多的地級市,革命老區六安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在前不久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六安市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

“我們已邁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長葉露中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在新階段新征程中,六安把推進產業興旺作為“牛鼻子”,用心注力,緊抓不放。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六安市市長葉露中。六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將“好經驗好做法”應用於鄉村振興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葉露中表示,作為農業大市,六安將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工作的第一位任務。

據悉,為確保兩者有效銜接、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六安正從體制機制等多方入手,並優化、延續脫貧攻堅中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

記者了解到,在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六安已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准施策。

在接續分類推進鄉村振興中,六安在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的同時,正按照先行示范區、持續攻堅區的發力重點,分類施策,梯次推進,逐步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在拓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方面,六安開展了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確保及時發現、及時幫扶。

葉露中透露,當前,六安已經明確鄉村振興的具體目標:即到202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85億元,年均增幅3%左右。規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年均增幅達到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八大特色主導產業綜合產值實現翻番,超過700億元。培育壯大茶葉、蔬菜、中藥材、生豬、白鵝、竹木6個年綜合產值超100億元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新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00家,累計認証“三品一標”農產品1000件。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持續提升,鄉村建設行動取得明顯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改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

推深做實“138+N”工程 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

在六安的脫貧攻堅中,產業發展發揮了尤為重要的作用。葉露中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六安著力挖掘資源稟賦,圍繞發現特色、挖掘特色、塑造特色、培育特色,推進標准化、專業化、品牌化,大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138+N”工程。

據了解,“1”即培育一批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發展壯大農村能人經濟﹔“3”即推進規模經營、主體經營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經營﹔“8”即著力打造茶葉、蔬菜、水果堅果、中藥材、小龍蝦、皖西白鵝、霍壽黑豬、皖西麻黃雞等八大特色產業集群,“N”即發展八大產業以外的產業。

“138+N”工程實施以來,六安已累計培育農村產業發展帶頭人4355人,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3萬家。2020年8大農業特色產業綜合產值達到366億元。這些都為當地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產業的重要性更為凸顯。在鄉村振興總要求中,產業興旺排在了第一位。”葉露中表示,下一步,六安將繼續推深做實農業特色產業“138+N”工程,大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同時,在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加強農產品加工業招商引資、加快平台建設方面下功夫,確保鄉村振興行穩致遠。(陳浩)

(責編:關飛、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