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過,寒冷悄然開始,北方城市陸續飄起了大雪,而華南的跨年夜的最低氣溫也降至5℃以下。在這種氣候裡,約上好友吃頓烤肉再暖和不過了,吃完身體會發熱冒汗,寒感一掃而光。不少人認為天冷就該多吃“大魚大肉”,那麼“冬季吃肉御寒”這一說法,在營養學上,是否符合人體健康的需求呢?
一方面,食物在消化時本身會釋放出熱能。另一方面,肉類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具有很高的食物熱效應(可達30%),進食消化它們的過程中,會刺激人體產生額外的熱量消耗,幫助身體“產熱”。若吃蛋白質含量低的蔬菜,是達不到同樣的產熱效果的。
所以,多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來保暖,不無道理。但是,長期攝入過量會給身體帶來健康負擔。
第一,熱量超標,易導致肥胖。多余的熱量來不及消耗而轉變成脂肪,導致超重和肥胖﹔第二,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畜肉(豬、牛、羊)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尤其是肥肉,攝入過多將升高血清膽固醇含量,從而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的風險﹔第三,蛋白質過量,增加腎臟負擔。肉類富含優質蛋白質,但凡事過猶不及,蛋白質中的氮元素需要腎臟排泄,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損害腎臟的健康。
那麼,冬季飲食御寒,除了吃“大魚大肉”,還有什麼別的妙招嗎?
1.適量吃魚禽肉,減少紅肉和加工肉
肉類優先吃魚類和禽肉,其脂肪較低,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益心血管健康。
減少紅肉(豬、牛、羊)的攝入,像火腿、煙熏肉、臘肉這類加工肉類由於鹽分過高,會增加患高血壓、胃癌等風險,也需要少吃。
2.保証充足蔬菜水果
蔬果中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因缺鐵性貧血而怕冷的女性,在食用富鐵食物的同時,可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攝入,例如柑橘類、獼猴桃、鮮棗等。蔬果中還富含膳食纖維,有利於預防冬季便秘。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天應吃300-500克蔬菜和250-300克水果。
3.以豆制品代替部分肉類
大豆、豆腐、豆干的蛋白質含量高,必需氨基酸的組成比例與動物蛋白相似,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代替部分肉類更健康。
4.巧用香辛料烹飪
在菜肴中放點姜片、姜黃、肉桂、辣椒等香辛料,在不增加熱量攝入的基礎上,增加身體散熱,達到溫暖的效果。肉湯少喝。肉中的嘌呤和脂肪會融進湯裡,不想貼膘就少喝,尤其是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盡量避免。
綜上,防寒無需一味靠“多吃”,我們還可以通過增加運動,提高肌肉量來提高基礎代謝,增加身體產熱,既保暖又防胖,一箭雙雕!
文/譚倩芳(“中國好營養”科普達人)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