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2021年01月09日13:59  來源:光明日報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到底有多冷:北京最低氣溫-19.6℃

入冬以來,低溫天氣確實比較多。以北京為例,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全市平均氣溫為-5.2℃,較常年同期氣溫(-3.2℃)偏低2.0℃。

今年更冷,多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北京市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個站跌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懷柔站追平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北京的南郊觀象台最低氣溫-19.6℃,為1966年2月以后最低值(1966年2月22日最低氣溫-27.4℃)。

就全國而言,受強冷空氣影響,2021年1月6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大范圍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一波寒潮還將席卷全國。受寒潮影響,山東半島及遼寧大連降小到中雪,局地大雪﹔四川盆地、貴州、湖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雪,四川宜賓、瀘州等局地降雪8∼17毫米﹔貴州中南部、湖南東南部、福建中部等地出現凍雨。

全國各地降溫明顯:陝西南部、湖北東部及江南中東部、華南中東部等地氣溫下降4∼8℃,局地降溫9∼10℃﹔上海出現最低氣溫-7.1℃、南京-7.8℃、合肥-10.8℃、武漢-8.5℃、杭州-6.4℃。

為何這麼冷

從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冬以來冷空氣活動的頻次並不多。2020年12月,先后有兩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分別為2020年12月13日至15日(全國型強冷空氣)和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1日(全國型寒潮)。這兩次都是全國型冷空氣過程,影響范圍大,冷空氣強度也較強。

那麼為何今年這麼冷?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造成近期大范圍氣溫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2020年12月以來,西伯利亞高壓和東亞冬季風偏強,導致強勁的西北風帶來的強冷空氣頻繁侵襲北京及華北地區,此次出現的極端低溫天氣過程是在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寒潮天氣過程造成的持續性低溫基礎上再次降溫的結果,同時大風天氣使得風寒疊加效應明顯。

是“暖冬”還是“冷冬”

今年是冷冬嗎?宋連春表示,近期冷空氣活動還會比較頻繁,部分地區氣溫偏低﹔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后期我國還會有冷空氣活動,部分地區的氣溫可能會持續偏低。但今冬到底是“暖冬”還是“冷冬”,現在還不能完全下定論。

宋連春說:“今年冬季持續低溫天氣的現象在歷史上看並非太極端,因為冬季還沒有結束。預計1月下旬開始氣溫會逐漸回暖並轉為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的概率較大,所以目前還不能說這個冬季是近年來最冷的冬季。”

宋連春介紹,從過去幾十年全國冬季平均氣溫的歷史序列來看,我國整體呈增暖趨勢,並且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數冬季氣溫都較常年同期偏高。在近十年以及2010年、2011年、2012年冬季都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冷,其中最冷的是2011年冬季﹔2017年和2018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基本接近常年同期,這兩年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都出現了較大范圍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特征。

宋連春表示,在全球氣候這個非線性系統中,“全球變暖”並不會像簡單的連線題那樣,可以直接對應連到“暖冬”“冷冬”或“某次過程冷不冷”等結果。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沒有變,但是在此趨勢上會出現年際尺度上的冷暖波動,以上兩個年際尺度的外強迫信號是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整體趨勢背景下對氣候的一個年際變率調制,它們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全球氣候變暖趨勢,但會影響個別年份的冬季氣溫出現冷暖波動。

“有時就像看一個擺鐘。監測偏冷,或者偏暖,如同觀察鐘擺的擺動。全球變暖不是說所有的地區都一樣,北極地區是全球增暖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宋連春說,極端冷事件頻發,是對全球變暖的典型響應。從長期變化趨勢來看,氣候變暖已經導致了極端事件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強。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氣候風險的意識,加強防范和應對能力,盡力減少極端事件帶來的損失。(袁於飛)

(責編:范曉琳、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