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修訂后的《安徽省愛國衛生條例》,並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新條例”有哪些修改?會帶來什麼影響?近日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新條例”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2021年01月07日07:58  來源:安徽日報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

  加強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1月5日8時左右,合肥市包河區萬國農貿菜市場,前來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門口有專人測量體溫,市場內空氣流通沒有氣體混雜的“怪味”。 “電子支付,減少接觸,保持距離,有序排隊,佩戴口罩,遮住口鼻,勤洗手,勤消毒,禁吸煙”等宣傳牌隨處可見。地面不見污漬、水跡,攤位上菜品碼放整齊有序。

  “我們每天都來這裡買菜,對這裡的蔬菜果品比較滿意,對這裡的公共環境比較放心。 ”住在附近的居民李先生說。

  加強衛生管理是當前菜市場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新條例”的亮點之一。 “新條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重點治理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建筑工地、車站碼頭、校園周邊、集貿市場,小餐飲店等區域和場所。

  除了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新條例”還規定,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水質、採光、照明、噪音、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經營單位應當建立衛生責任制度﹔衛生防疫機構應當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衛生技術指導,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

  除此以外,風景名勝區、旅游景點應當加強公共衛生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保持景區、景點環境衛生。

  “加強公共廁所的建設、管理和維護,也是‘新條例’修改的重點之一。 ”省司法廳立法三處有關負責人說。 “新條例”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設置布局合理、指引清晰的公共廁所,推進集貿市場、商場等重點公共場所的建設改造和使用管理,推進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改造,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賓館等內設公共廁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節假日和重大活動等場所設置移動環保公共廁所。公共廁所維護管理單位應當落實衛生保潔、維護維修和監督管理等制度。

  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無論是在外聚餐,還是在家吃飯,我們都養成了使用公筷公勺的生活習慣,愛國衛生行動也一點一滴改變著我們的行為方式。 ”淮北市民張博文說。

  入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疫情防控不能有絲毫懈怠。掃健康碼、測體溫、戴口罩、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成為人們的日常自覺。從“一盤菜”到分餐制,從混用餐具到“個人專屬”,從就餐文明新風到“光盤行動”,人們更加注重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新條例”明確愛國衛生工作的內涵是以改善城鄉衛生環境,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控制和消除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素養為目的的社會性、群眾性衛生活動。明確愛國衛生工作的原則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實行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預防為主、群防群治、科學治理、社會監督。

  “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說。 “新條例”明確提出個人應當樹立和踐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健康管理理念,提高健康素養,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根據疫情防控的現實需要,完善公民需要自覺遵守的文明行為規范,如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遮掩口鼻﹔呼吸道有不適症狀時佩戴口罩﹔自覺保持勤洗手、分餐公筷等衛生習慣。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新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等建設。鼓勵、支持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參與愛國衛生工作。

  加強病媒生物預防控制

  制定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計劃

  近日,宣城市濟川街道東橋社區的志願者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邊清除衛生死角,一邊宣傳疫情防控衛生知識。 “我們利用社區宣傳欄、商家的電子屏等宣傳愛國衛生運動,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並對裸露堆放和背街后巷的垃圾進行徹底清理。 ”東橋社區黨委書記王道雲表示,各小區、各網格都有毒餌站,旨在有效除殺“四害”,消除病毒傳染源。

  “新條例”規定開展消殺病媒生物、治理孳生地等活動,要列入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計劃。單位和個人要保持室內外環境整潔、對病媒生物易孳生地採取沖洗、消殺、平整等措施、對化糞池加蓋密封等。醫療衛生機構、醫院等人員聚集場所,以及公共廁所等易孳生病媒場所應當建立預防控制制度,配備預防控制設施,做好日常性預防控制工作。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組織開展病媒生物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報告當地愛衛會。

  據了解,愛國衛生運動始於1952年,從除“四害”到“五講四美三熱愛”,從衛生城鎮創建到廁所革命,愛國衛生運動在我國發展建設的不同時期打下了鮮明的烙印。2006年6月通過的《安徽省愛國衛生條例》,對規范我省愛國衛生工作,改善城鄉衛生環境等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愛國衛生工作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愛國衛生工作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污染、食品和飲水安全等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採取措施予以治理。

  “新條例”完善相關法律責任。根據 《食品安全法》,明確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亡原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或者生產經營其制品行為的法律責任。對易孳生病媒生物場所未按規定配備防治病媒生物設施的,設定相應的法律責任。

  加強吸煙危害控制

  明確推行無煙黨政機關建設

  大廳、走廊、電梯、活動室、食堂等場所張貼的禁煙標志,隨處可見的移動式無煙區域提示牌、無煙機關創建展板和宣傳海報……近日,記者走進某機關單位,濃濃的禁煙之風扑面而來。

  “新條例”加強吸煙危害控制,明確推行無煙黨政機關建設。 “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這三類人群要從自身做起,不要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吸煙,發揮帶頭引領作用。 ”淮南市民張曉亮說。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禁止吸煙。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電梯轎廂內以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禁止吸煙的其他場所,禁止吸煙。

  “創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加強吸煙危害控制必不可少。 ”省愛衛辦相關負責人說。明確推行無煙黨政機關建設,是“新條例”的亮點之一。不僅如此,“新條例”還規定要開展控煙宣傳教育,愛衛會成員單位應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控煙宣傳教育,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控煙宣傳教育。鼓勵報刊、廣播等媒體、控煙志願服務組織、有關社會組織開展控煙宣傳活動。

  吸煙有害健康,控煙人人有責。隻有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都成為愛國衛生運動的倡導者、參與者、實踐者,才能凝聚起“愛國愛家,守望相助”的強大力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增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記者 張岳)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