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台:巧借“民俗”促“易俗”

2021年01月04日09:34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日,一台由鳳台縣自編自導自演的地方推劇《張老西嫁女》在安徽省鳳台縣顧橋鎮八裡村剛一謝幕,年過七旬的鄭瑞久老人就激動地說:“好久沒聽到這麼正宗地道的四句推子了,真是過足了戲癮,開心著咧!”

《張老西嫁女》系安徽省戲劇創作孵化重點項目工程之一,也是鳳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的重點劇目。據該劇主創人員、鳳台縣推劇團團長蘇武介紹,接到這一任務后,他們就積極組織創作人員,深入鄉村和群眾中走訪挖掘,擷取鮮活的生活素材,以群眾的身邊事作為創作藍本,撰寫劇本腳本,最終以一對農村青年男女相互愛慕,卻因高價彩禮陷入兩難境地的鄉村愛情故事作為創作原型,以兩代人的觀念不同、思想迥異、年代隔閡的矛盾沖突展開故事,以新時代新青年新觀念戰勝傳統落后的舊觀念而喜劇收尾。整部劇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地方戲曲傳統唱腔、花鼓燈舞蹈元素和地方方言對白,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郁。

文以修人,明以清心。近年來,鳳台縣緊緊圍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引領,巧借“民俗”促“易俗”,與鄉村振興戰略五大要求中“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這三條線直接融合,創新形式和載體,借勢特有的傳統推劇、花鼓燈、大鼓書等民俗民藝,組織人員深入基層和群眾中調研,關注民生,直面現實,寫好故事,自編、自排、自演,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高站位打造精神文化高地,高質量促進鄉村振興、鄉風文明全面躍升。

據了解,鳳台縣依托該縣17個鄉鎮文明實踐所和251個村級文明實踐站,整合資源,一體推進,嚴格按照有場所、有制度、有計劃、有活動、有機構、有標識“六有”標准,打造綜合性的文化服務中心,實現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同時,為切實解決新時代文明實踐誰來做、做什麼、怎樣做的問題,鳳台各鄉鎮、村和社區根據自身實踐,挖掘和發揮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新鄉賢、創業返鄉人員、群眾性活動帶頭人和現有的百余支民間藝術團體、業余文藝演出隊、民俗燈舞、廣場舞表演隊等作用,組建志願服務隊伍,通過民間民俗文化義演,環保周末行,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把推劇、花鼓燈、民俗大鼓等民俗文化搬入群眾的尋常生活中,用家鄉的人講家鄉的事,說家鄉的情,令觀眾耳目一新,受到村民們的普遍歡迎與喜愛。

如今,文明實踐進鄉村,鄉村振興樹新風等民俗民藝文化演出活動,在鳳台城鄉已成常態,真正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作用落到了實處。(徐艷友)

(責編:歐愷、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