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瀕江近海,有八百裡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內擁長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和中部崛起戰略疊加區域。“十三五”以來,安徽GDP增速和用電增速持續領跑長三角,國網安徽電力立足區位優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機遇,推動安徽電網跨越升級,用能源互聯網聯結千家萬戶,為江淮大地展翅翱翔提供堅強保障。
打造能源互聯網樞紐,服務國家戰略賦能美好安徽
10月12日,±1100千伏古泉換流站在投運一周年之際,迎來了首次年度檢修。通過集中檢修,確保來自3000千米外的新疆豐富電能源源不斷送達安徽直抵華東。
古泉換流站位於安徽宣城,投運以來,該站已累計向華東地區輸送電量超過5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消耗1600萬噸標准煤,可減排二氧化碳4320萬噸、氮氧化物11.84萬噸,助力華東地區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成效顯著。
朝陽下的青陽境內的特高壓密集通道。方紅兵 攝
在距離古泉站一百多公裡外的池州市青陽墩上鎮,一條條輸電線路在這裡匯聚,這是九華密集輸電通道所在地,通道最窄處僅為273米,匯聚了7條超特高壓線路,合計輸送功率3060萬千瓦,約佔華東地區2019年最大負荷的近10%。像池州這樣的密集輸電通道,安徽境內還有5處,總計463公裡,位居國網第一,由安徽電力運維的特高壓交直流線路2996公裡,位居華東第一、國網第二。
電力工人在±1100千伏古泉換流站內開展檢修作業。王文 攝
“十三五”以來,安徽以全國和華東骨干電網整體框架為基礎,確立了“送受並舉,南北互濟”的電網發展策略,先后建成1000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安徽段)、±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壓直流工程,形成“兩交一直”特高壓格局,一舉將安徽打造成了“樞紐型、綜合型”的“能源互聯網”重要節點。可靠的電力供應,有力保障了安徽省經濟快速發展,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達37114億元,比上年增長7.5%,躍居全國第11位。
強大的供電網絡,也有力推動了安徽各項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今年10月28日,小廟至南崗110千伏新建線路驗收工作順利完成,該項目是合安高鐵南崗牽引站配套供電工程之一,11月初正式送電,安徽全域邁入高鐵時代,成為全國第二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
“十三五”期間,國網安徽電力累計安排鐵路牽引站供電工程14項,涉及資金10.78億元,積極服務合肥至南京等高速鐵路建設,進一步提升安徽在全國鐵路網中的樞紐地位,並推進京東方220千伏輸變電、長鑫集成電路220千伏輸變電等重要工程的落地實施,助力合肥“芯屏器合”工業升級戰略的落地。
建設長三角綠色發展樣板區,推動能源革命升級
今年10月9日,華潤濉溪孫疃風電場50兆瓦風機+10兆瓦儲能項目全容量並網發電,標志著華東地區首個“風電+儲能”一體化項目並網運行。
自2018年末以來,由安徽而起的風光儲浪潮,引爆了冰封已久的儲能市場,並席卷全國。截至目前,全國大約有10個省份對新建風電和光伏項目都有加裝儲能的要求,“安徽模式”開啟了風光儲新的紀年。
巢湖觀湖風電場。國網安徽電力 供圖
“十三五”期間,安徽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加,裝機佔比持續攀升,新增風電、光伏裝機分別達222和1170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五位,2020年新能源最大出力佔負荷比重48.2%,居華東電網首位,新能源電力實現全額消納,零棄風棄光。
安徽淮南潘集水上漂浮式光伏項目,利用採煤沉陷區閑置水面建設而成。國網安徽電力 供圖
在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區的道路上,國網安徽電力一手抓電源側新能源發展,一手抓用戶側電能替代。
2020年10月,蕪湖市建成一批“綠色港口”,全部26個大型貨運碼頭實現了港口岸電“全覆蓋”,累計建成低壓岸電設施91套,如后期滿負荷應用,全年預計可實現電能替代800萬千瓦時,減少長江港口碳排放7976噸,有效推動“長江大保護”任務的有效落地。
“自從靠港船隻用上港口岸電后,再也沒有呼吸到濃濃柴油味了,整個港口空氣都變得清新許多。”11月7日,安徽蕪湖繁昌縣新港碼頭負責人對國網蕪湖供電公司技術人員上門維護港口岸電設施表示感謝。
河裡的貨輪用上了“綠色電”,路上跑的汽車也在積極開展新能源革命。作為“新基建”重要領域之一,安徽電力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預計全年將新建41座充電站,擴建30座充電站,新擴建充電樁457個。
“十三五”期間,國網安徽電力扎實開展港口岸電建設,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糧食電能烘干,累計共完成替代電量182億千瓦時,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積極落實新能源電量消納上爭當樣板,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上台階,努力走出一條低碳環保、集約高效的綠色電力發展之路,用綠色電力涂亮美麗安徽“底色”。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鄉村振興奔小康
“嗡嗡嗡……”隨著新的配電台區建成,安徽六安霍山縣陡沙河村扶貧車間裡的制茶機器開足馬力生產,依靠碳火制茶的窘境一去不返。
“我們地處大別山腹地,這些年山區道路有了很大改觀,最大的問題成了‘用電難’。”霍山縣太陽鄉黨委書記任其平感嘆,“現在好了,用上了‘國網電’,山區干部群眾實現綠色振興的信心就更足了。”
今年1月3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國網安徽電力全面接收安徽省6縣(市)原水電供區電網。春節前,31個應急改造代建項目全部投運,春節期間,原水電供區群眾用電零投訴。今年,總投資12億元的原水電供區119個貧困村電網改造項目正在加緊實施。隨著一根根新電杆立起來,一台台變壓器裝上去,困擾原水電供區多年的“用電難”正逐漸成為歷史。
國網霍山縣供電公司大化坪鎮中心供電所組織黨員服務隊到當地制茶企業檢查用電設備、了解客戶用電需求。袁翔 攝
原水電供區電網改造只是國網安徽電力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該公司持續實施農村電網提檔升級,以鄉村電氣化工程為依托推廣電能替代技術等方式、增強農村用電保障能力,推動農村從“用上電”向“用好電”轉變,助力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春季,安徽青陽朱備鎮將軍村所轄的陽山、河裡、西山等村民組的茶葉產銷兩旺,茶葉產量達3.4萬斤。為滿足產銷旺季的用電需求,國網安徽電力提供的“移動儲能車”充當起電力衛士,有效緩解了該地區進入茶季以來負荷激增和線路末端低電壓問題,可節約當地配電臨時增容投資100萬元左右,安全可靠供電保障茶農炒茶工藝品質,間接給用戶創收近50萬元。
7月20日,安徽長江、淮河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位於安徽阜南縣、有著“千裡淮河第一閘”之稱的王家壩閘開閘泄洪,蒙窪蓄洪區蓄洪3.75億立方米,夜裡庄台上老百姓家裡的燈卻都亮著。
蓄洪期間“不停電”,這得益於國網安徽電力創新性提出主動防御建設理念。2018年以來,該公司轉變思維,從被動抗災轉向主動防御,編制《安徽省行蓄洪區電網建設改造技術原則》,有針對性地做好行蓄洪區電網“十三五”規劃,投資7.5億打造本質安全網架,2020年行蓄洪區期間,所有按照標准改造后的台區安全平穩運行,未出現一例拉停設備或線路的情況。
“下一步,我們將這種模式推廣到沿江地帶,確保沿江地區洪水期間的用電安全!”國網安徽經研院配網專家王緒利說。
“十三五”以來,國網安徽電力持續加快補齊農網發展的短板,全面加大對電網薄弱、貧困落后地區的投資傾斜力度,實施了包括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機井通電”工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行蓄洪區電網改造等專項工程,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實現經營區域內“戶戶通電”,9680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8.2萬眼機井用上放心電,農網戶均配變容量提升至2.6千伏安,居中部省份第一,點亮3000個貧困村484萬貧困群眾家的照明燈。多年困擾貧困群眾的採暖難、吃水難、用電難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收入水平大幅改善。
憶往昔繼往開來,譜新篇砥礪奮進。當前,安徽電網“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即將勝利完成,“十四五”規劃藍圖正在擘畫。國網安徽電力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電網的各項決策部署,主動對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大力實施“一體三化”現代能源服務,全力在國網戰略目標實踐中“爭先鋒、當典范”,全面建設戰略實施“新高地”,奮力書寫戰略落地“安徽篇”,為打造國網戰略落地“長三角樣板”貢獻安徽力量。(郭汶璋 黎彬 馬靜)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