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逝,斗轉星移。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冬至來臨。在二十四節氣中,它是很特別的一個,在古代也曾被稱為“亞歲”。
至今,冬至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它的討論也一直未曾停歇。吃餃子、吃湯圓……對很多人來說,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后春節團圓的期盼。
它是一個節日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冬節”、“賀冬”。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個節日的佐証。有文獻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也就是說,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但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於現在的十一月,拜歲和賀冬其實區別不大。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嚴格來說,冬至還不算是一個節日。民俗專家王娟說,“這個節氣出現得非常早,慶祝方式出現得也比較早,但它並不能簡單等同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節日。”
“古代有許多重要的活動都放在冬至舉行,內容比較豐富,但地方不同慶祝方式也不一樣,差異性較大。”她解釋道,慣常的民俗活動,大概有為長輩送鞋子,“數九”、畫消寒圖之類。
王娟說,“有一種說法是冬至要祭孔子,會有很隆重的典禮,但這也不是普遍意義上的慶祝活動。所以冬至跟我們如今說的傳統節日新年還是不一樣的。”
作為“亞歲”的冬至
拋開“它是不是節日”的討論,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倒確實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它處在陰氣高漲、陽氣發生之時,也是傳統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
在古人的觀念中,冬至居於新舊更替的時節,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冬至節俗中許多習俗、儀式內容就來源於人們對這一時節的感受。
《后漢書》中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后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一度被稱為“小年”,足見其重要性。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宋朝以后,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在民間,祭祖的規模小了很多,人們更多遵從的是一些應景習俗,像吃餛飩、紅豆米飯等等。
節氣美食,不只是滿足味蕾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冬至對人們的意義,也不只是一個時間節點那樣簡單。
有文章提到,清代蘇州人“最重冬至節”,冬至前一天,親朋好友互相饋送節日食品,提籃擔盒者滿路,俗稱“冬至盤”。
蘇州冬至的節令食品是冬至團,冬至團用糯米粉做成,中間包裹糖肉、菜、果、豌豆沙、蘿卜絲等。人們用它來祀先祭灶,並且作為節禮相互饋送。
北方人多半習慣在此時吃餃子,南方有的地方則願意來一碗湯圓。冬至之后是陽氣生發的時候,綠色又容易讓人想到春天,有的地方會在此時特意吃一點青菜,以示順應天時,在寒冷的冬天裡,期盼著鳥語花香的季節早點到來。
所以說,吃餃子也好,吃餛飩也罷,人們在意的並不是味蕾的滿足。
從古代的“亞歲”之稱,到如今常常被提起的冬至夜,大家如此關注這個古老的節氣,恐怕也是因為它總出現在一年將盡之時,距離春節團圓的日子不再遙遠。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過后,時間推移中,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春天的腳步也慢慢地近了。(記者 上官雲)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