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譙城區:殘疾夫婦經營小吃店 奔上脫貧致富路

2020年12月15日11:1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是決勝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安徽亳州譙城區五馬鎮積極探索“貧困戶+”產業模式,切實加大培育扶持新型農民自主脫貧力度,注重發掘貧困戶內在自生動力,堅持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家住譙城區五馬鎮芍花村盧庄自然村的王培武夫婦就是“志智雙扶”的典型代表。夫妻二人均患有小兒麻痺症后遺症,行動不方便,干同樣的活要比正常人吃力得多。芍花村包村干部朱珍珍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王培武一家的情況后,通過精准識別,在2014年7月,王培武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各種幫扶措施下,王培武一家於2017年順利脫了貧。

王培武夫婦身殘志堅,在鎮、村舉辦的小吃技能培訓班,總能看到王培武夫妻的身影。“雖然身體有殘疾,但是不能因殘靠著國家養一輩子,隻要自己還有勞動能力,總能找到養活自己的辦法。”王培武說。

就是靠著這股不服輸的韌勁,經過不辭辛苦的反復學習,王培武夫婦最終學會了亳州特色小吃“辣湯豆腐腦”和“胡辣湯”的做法。“每天夜裡兩點多就起床,把提前洗好的面筋醒一夜,再洗一遍下到鍋裡才夠筋道,一碗一碗地盛,一碗一碗地收,不知不覺兩年過去了,生活也越來越好。”王培武的妻子說。

夫妻倆一年四季都堅守著自己的這份“事業”,每天一早一晚出攤,積年累月,特色小吃撐起了整個家,每年淨利潤在36000元左右。說起王培武夫妻的兩個孩子,四鄰八舍都贊不絕口,兩個孩子都在讀大學。小兒子2020年剛考上大學,芍花村黨委通過申請“雨露計劃”資助項目,為他家幫扶了3000元,圓了寒門學子的求學夢,這也是扶貧扶智的最美詮釋。“我要感謝俺家的幫扶干部,讓原本貧困的家庭種下了希望了種子,在學校我要努力學習,等我完成學業歸來,一定報答那些幫助過我和需要我幫助的人。”王培武的兒子說。(趙崢崢  戴明)

(責編:劉穎、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