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花,綻放“藍天”

——追記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

李希蒙

2020年12月10日15:14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陶成誠在六安一中東校區給學生們進行防溺水培訓。張孟舒 攝

“危難時刻總要有一群逆行者,他們挽救了無數的生命,但有時卻帶不回自己,向所有逆行者致敬!願每次都能平安歸來。”——這是陶成誠生前在朋友圈裡寫下的一句話。

誰能想到,這本是互相鼓勵的話語,卻一語成讖。

2020年11月16日14時許,六安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陶成誠、水上搜救組組長黃先紅在裕安區獨山鎮虎頭潭二道壩水域進行潛水訓練時,意外發生了。兩個鮮活的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

他們曾經救下過許多人,這次,卻沒能救下自己。

11月18日的告別儀式現場,兩位英雄的最后一段路,千人揮淚相送。

吊唁的隊伍中,有英雄親屬,有公安干警,有來自全國各地藍天救援隊的“戰友”,還有素昧平生的普通百姓……

悲愴的哀樂聲訴說著他們的不舍,不舍這兩位出身平凡而又不凡的英雄。

陶成誠在六安市裕安區徐集鎮抗洪救援現場指揮救援。張孟舒 攝

“老百姓看到那一抹藍色,心就安了”

陶成誠是沖在一線的熱血隊長、六安市藍天救援隊的發起人﹔也是六安市紅十字會的高級講師、皖西衛生職業學院任教15年的教師﹔還是校附屬醫院胸外科的醫生﹔黃先紅是不怕苦累的救援組長、隊員們眼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救援經驗豐富的技能骨干。

身份雖然不同,但在告別儀式現場送行的百姓眼裡,都是舍身為人、不計回報的好人。

“老百姓看到那一抹藍色,心就安了,他們是危急時刻的勇士、恩人。”今年夏天因洪水受災的裕安區西河口鄉黨委書記汪明家如是說。

創建藍天救援隊,並不是一次心血來潮的偶然決定,熱心公益的陶成誠自2007年起,就一直擔任六安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講師,2015年他通過學習外地藍天救援隊模式,憑著滿腔熱血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著手創建了六安市藍天救援隊。

成立至今,在陶成誠和黃先紅的帶領下,六安市藍天救援隊參與水上救援400多次,尋人130余次,各類培訓400多場次,轉移受災群眾過萬人。

他們把義務救援這項工作當作成自己的事業,他們的身影出現在了許多急難險重的救援現場。

“今年洪災期間,陶隊長和黃組長從一開始,就到鄉鎮救援去了。黃組長一直堅守了12天,最后一站還去支援了廬江,連軸轉的工作和下水救援任務,最后頭都腫了。”隊友說起他們,難掩悲慟。

黃先紅在淠河干渠一處溺水現場指揮救援。張孟舒 攝

“苦活重活,他們都是自己先頂上”

“每一次搶險,苦活重活,他們都是自己先頂上。”隊友黃義祥說。這位退役軍人、鐵骨錚錚的漢子提起他們,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救援的時候,設備太重,我說兩個人抬著輕鬆點,但是他們為了搶時間,這麼重的設備扛在肩上就走了。”隊友龔書生的聲音也在顫抖。

面對辛苦的救援工作,他們一個隊長,一個組長,總是身先士卒,沖在一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們身背80多斤的彌霧機,穿著消殺服,走遍了六安的大街小巷各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

“雖然很累,但看到被救援群眾家庭能夠團聚,這就值了!”黃先紅笑著跟身邊的隊友說。

“沒有經費,隊長把車賣了﹔為了添置設備,他還把家裡的200多萬元積蓄全部拿了出來。”隊友柴灝說。藍天救援隊作為公益組織,所有救援費用,均由隊員自己承擔,從未收取過任何費用和捐助。

時至今日,隊友們仍然未能走出失去“戰友”的陰霾,那些相互扶持,奮力參與救援的時刻,依舊歷歷在目。

“2017年的冬天特別冷,陶隊帶著我們在河水底下搜尋,河水冷得刺骨呀,他沒有戴手套,卻讓我戴上。”2016年入隊的劉佔魁,在六安務工,在當地沒有親戚的他,隻要下雨沒活干,就去隊裡。天天待在隊裡的陶成誠,便成了他在六安的親人。

“我們是夫妻、是同事、更是戰友”

孩子也許還在等著爸爸放學接他們回家,妻子也許還在想著給晚歸的丈夫燒一桌好菜,隊友們也許還在等著隊長、組長回來交流心得。可這一切,隨著他們的不幸罹難,都戛然而止,永遠留在了大別山區的那一汪清水中。

陶成誠年幼的兒子陶明瀚抱著父親的遺照,一直呆呆的望著前方永遠睡著的父親。他問身邊的家人:“這個世界上有后悔藥嗎?如果有我想回到過去,讓爸爸不要下水,這樣爸爸就不會死了。”

11月11日上午,陶成誠還給他帶的班上了兩堂課,剛參加完深潛訓練的他,嗓音沙啞。“國慶放假不好乘車,放學后陶老師開車送我們去車站﹔他還答應帶我們去訓練基地,學習急救知識,看看他養的搜救犬。可惜,老師這次爽約了。”陶成誠生前帶的專護1913班學生方燁,說著說著,就哭了。

陶成誠生前就簽署了遺體“器官”捐獻協議書,告別儀式結束后,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中心安徽醫科大學接受站的工作人員將“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証”和榮譽証書送到了陶成誠妻子趙雪梅手中。

“做公益是他喜歡的事,我們全力支持。我們2007年5月結婚,我和他是夫妻、是同事、更是戰友。”在金安區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趙雪梅已回到工作崗位。

“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多搞明白一個知識點,以后就可能多挽救一個生命。”這是陶成誠生前時常告訴自己學生的一句話。

為了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救援能力,強化專業技能,陶成誠一直踐行著他對自己學生的教導,應急訓練場就是應急實戰場,把每一次訓練都當成一次實戰來應對。正是這份認真,練就了他們過硬的本領。

“英風颯颯忽乘鶴,藍天赳赳再出征。”告別儀式上,14字的挽聯,緬懷著英雄的離去,也激勵著陶成誠、黃先紅的“戰友”們。英雄已逝,但他們的精神永駐。

(責編:吳西露、張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