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宿州埇橋發布報道 “三載鍥而不舍,今朝文明之城”。作為宿州市唯一市轄區,同時也已連續三屆獲評“安徽省文明城區”榮譽稱號的埇橋區,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創建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區委、區政府高位推進、統籌部署、合力攻堅,錘煉文明城市筋與骨,凝聚文明城市靈與魂,塑造文明城市血與肉,在實干中提升文明程度,在拼搏中實現歷史跨越。三年首創首成,文明花開宿城。
文明城市為人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惠民利民的龍頭工程,涉及廣大城鄉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牽起文明創建一根線,牽動全區上下各部門,惠利埇橋全域千千萬萬家。埇橋區始終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擺在同等重要位置,切實從扮靚城市外在顏值、提升群眾內在文明素養和城市整體文明程度等方面不懈拼搏奮斗,積極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証,全力筑夢埇橋華彩新篇,目前,埇橋區已連續三屆獲評“安徽省文明城區”榮譽稱號。特別是近年來,埇橋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市創建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聚焦群眾生產生活亟待解決的系列問題,大力推動城市能級提升、城鄉環境整治,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開展,成效顯著,愈加文明了一座城、幸福了埇橋人。
擘畫三年創建總藍圖,聚合全民力量筑新篇
埇橋區作為宿州市文明創建工作的主戰場,自宿州市2018年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眼光長遠、站位高遠地認真擘畫三年創建總藍圖。
著力在強化組織領導、聚合創建力量上下功夫。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接力賽,需要全區上下各級各部門、全域廣大群眾的奮力拼搏、傾力奉獻。區委區政府堅持“一把手”抓創建,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政委,區政府區長任指揮、區四大班子成員任副指揮,區直單位、街道、鄉鎮主要負責人任指揮部成員的高規格、強有力領導機構,並要求全區各單位均要成立創建辦,高位推動文明創建工作。堅持把創建力量下沉至基層一線,由縣處級干部聯系社區、鄉鎮,區直單位包保社區,網格員包保小區的創建包保工作機制﹔並通過發揮志願服務等載體作用,示范帶動城鄉廣大群眾知曉、支持並積極參與文明創建,壘土成山、聚沙成塔,匯聚了埇橋全區干群投身文明創建事業的磅礡力量。
著力在強化謀劃部署、統籌協調推進上下功夫。區委、區政府及時出台系列工作方案,區創建指揮部於2018年5月8日印發《宿州市埇橋區2018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任務分解表》《宿州市埇橋區2018年創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任務分解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項一項分解目標任務、一家一家明確責任單位,為全區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理清了三年創建總目標和總思路,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分別提出“十項提升行動”“十二項提升行動”,並印發全年創建工作子方案,持續推動全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斷向深裡走、向實裡做,真正體現創建為民惠民利民。在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初,埇橋區就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時刻放在心裡、抓在手上,以問題為導向,持續實行日督查、周調度、月全會及月考核制度。三年來,共下發交辦單32000余件,並安排區委督查辦、區創建督查組等隨機進行四不兩直式督查督辦,開展區創建指揮部月全會、周調度會、現場觀摩會、專題會議、實地走訪調研等約200余次,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研判分析並拿出有效破解對策,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問題整改、工程落實、管理提升,確保出實招、真見效。
聚焦短板弱項抓提升,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
自2018年以來,埇橋區堅持以工程化項目建設模式持續提升城市形象,區創建指揮部堅持協調推動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老舊小區改造、菜市場提檔升級等城市能級提升行動,實施並完成像老舊小區改造240個、街巷建設571條、城區公廁改造120座、主題精品示范社區打造提升11個、小區停車場擴容15處、城市出入口改造8個、標准化菜市場9個,實施近郊鄉鎮文明創建項目100余個,在社區增設了3954個充電樁、677處微型消防站以及一批無障礙設施、集中晾晒區等便民服務項目,切實讓群眾獲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創建紅利,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在中央文明辦組織實地測評中,居民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充分體現了埇橋區文明創建工作契合民意、深得民心,備受群眾的支持和肯定。
為切實解決群眾出行問題,埇橋區多措並舉強化市容秩序管理,堅持應劃盡劃,在城區累計施劃補劃機動車位18900余個、非機動車停放位29800余處、行車標線67500余米。持續強化市容秩序整治,宣傳教育和引導廣大城鄉群眾要規范停車、文明出行。如今,漫步在埇橋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劃線停車、人車分離、機非分離的出行文明、交通順暢新景象。
針對事關群眾“菜籃子”工程的菜市場管理問題,埇橋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狠抓菜市場提檔升級行動,自2018年以來召開菜市場建設和管理及菜市場周邊涉創問題方面的周調度會、專題調度會、現場觀摩會議達10余次,深入研究、部署規范菜市場建設和管理工作。區創建指揮部在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疏堵結合上下功夫,探索出了菜市場“一場多方”規范管理模式,為群眾打造了整潔舒適、公平公正、安全文明的菜市場環境。
同步加快推進“紅色物業”試點、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工作,堅決克服困擾市民生產生活的老大難問題,全力提升廣大市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目前,“紅色物業”已入駐325個小區,積極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不斷完善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和居民代表共商社區事物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機制,群眾的幸福感不斷提升。
聚焦文明實踐抓引導,持續提升群眾參與度
近年來,埇橋區高度重視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問題,舉辦多屆“我們的節日·元宵”“我們的節日·重陽”以及“把文明鐫刻在埇橋大地”主題攝影展、“講看齊、見行動”學習討論——志願服務在行動啟動儀式等大型主題實踐活動。同時,持續建設和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綜合文化站(服務中心)、學雷鋒志願服務站點、鄉村學校少年宮等陣地和平台,指導各鄉鎮、街道、區直部門常態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我們的節日”、志願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關愛未成年人、移風易俗等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年度達萬余場次,積極引導廣大城鄉居民群眾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殘障人士、貧困戶等弱勢群體廣泛參與,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形成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文明社會新風尚。
目前,埇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已實現區、鄉、村(居)三級全覆蓋,共組建1個中心、105個所、363個站,群眾點單、志願服務隊伍接單的供需對應模式高效運轉,各級各部門的志願服務隊伍在幫扶慰問貧困群眾、宣傳文明新風尚及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有力推動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服務、人人受益的共建文明鄉風新格局。
聚焦典型選樹抓帶動,持續提升群眾榮譽感
漫步在埇橋的大街小巷尤其是街道、社區所在地,隨處可見好人榜、好人文化長廊、孝善文化長廊、好家風好家訓文化長廊等,“中國好人”李彥夫婦投身禁毒宣傳事業、盧湘君照顧保姆三十余載等凡人善舉,早已傳遍街頭巷尾,家喻戶曉。近年來,埇橋區高度重視道德高地建設,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強化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層層挖掘、宣傳、推報各級各類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文明村鎮、文明校園、文明單位以及優秀志願服務組織和個人等先進典型,樹標杆、立旗幟,示范帶動全民強化提升文明實踐養成,孝老愛親、助人為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等高尚品質厚植埇橋大地,一座文明小城汩汩涌流著涓涓大愛,廣大城鄉群眾的自豪感、歸屬感、榮譽感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埇橋區共獲評全國文明村4個、全國文明單位1個、全國文明校園2個,省級文明村鎮5個、省級文明單位”13家、省級文明社區11個,市級文明村鎮34個、市級文明單位45家、市級文明社區31個、市級文明家庭37戶﹔全區共有“中國好人”13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1人、“四個100”全國最美志願者1人、“四個100”全國學雷鋒最佳志願服務組織1例﹔“安徽好人”28人,安徽省道德模范2人、提名獎9人,省“月評十佳”志願服務優秀典型31例﹔宿州市道德模范10人,提名獎8人、特別獎2人﹔“宿州好人”189人,宿州市學雷鋒月評志願服務典型83例。區級已評選表彰三屆“文明村鎮”198個、五屆“文明社區”47個、十屆“文明單位”82家、二屆道德模范30人(提名10人)、六屆“埇橋好人”650人(提名獎899人)、三屆“文明家庭”520戶(提名536戶)、五批“衛生清潔家庭”1187戶等先進典型,總計約4000余個榮譽稱號個。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