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風桂月,如煦陽光撫慰著壽縣古城。賓陽樓、孔廟、護城河、內外環和四角公園內游客行人絡繹不絕。登高望遠,護城河波光粼粼,八公山披金疊翠,淮淝河銀環玉繞,疇疇稻田沐浴在一片秋色裡,收獲的機械穿梭期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楚山環野立,淝水抱城流,風光旖旎,豐盈安寧。
2017年12月,《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從此,壽縣古城保護開發利用和發展走上法制化軌道,翻開嶄新的一頁。短短兩年多時間,古城拭去蒙蔽積久的塵埃,漫溢著悠悠古韻,裹挾著朴朴古風,款款向我們走來。
保護歷史文脈,拭去蒙蔽積久的塵埃
環城一周的壽縣古城牆,全長7147米,城牆頂上和內外環鋪設青石板路,每隔一定距離設置休憩長椅,無論散步居民,還是遠道游客,都可以零距離感受古城牆的千年滄桑,眼前、身邊、腳下,或碧草如茵,或垂柳依依,或繁花似錦,或銀裝素裹。“煙柳畫橋,風帘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正是古城壽州的生動寫照。
“這太不一樣了,我們西安古城是兩面磚石城牆,這裡是單面,裡面是土坡,可以當防洪堤壩用,抗軍事打擊能力也更強。還有護城河,裡坡草皮也是休憩的好地方。依我看,比西安城牆更有特色,更有魅力,中國獨有吧。”2020年10月19日,到壽縣參加第八屆白天鵝詩歌獎頒獎典禮的詩人漠子登上古城牆后,由衷贊美道。
壽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溯到2600多年前。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東徙都壽春,命曰郢”。此后,漢時淮南國及袁術都曾在此建都。因有淮、淠、淝等河流經過,加之地處南北要塞,軍事位置重要,壽縣自古都是州郡府城治所,可謂繁華從未落幕,其留存的文物古跡璨若星河。
站在20層的展業大廈樓頂上,夜晚的壽州古城就像一枚閃閃發光的手鐲。鐲環間,賓陽門、通淝門、靖淮門、定湖門等金碧輝煌、熠熠生輝,亮化工程讓古城夜色更加嫵媚動人。
按照“保護古城、建設新城、提升名城”的發展思路,壽縣自從機關學校出城計劃完成后,古城區一切商品房開發項目一律停止,古城內一切改擴建工程一律不再審批。同時加大保護改造力度,上馬古城保護項目50個,對古城街巷格局和城市肌理進行疏理,大力推進古街古貌改造,實施主街立面改造、杆線入地試點,保護並逐步恢復古民居、古商鋪和名人故居,先后完成留犢祠巷古街區、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等綜合整治項目,沿護城河建成集休閑、綠化、美化為一體的景觀帶,實現城池繞城,提升古城旅游區的文化品位和景觀內涵。夜幕降臨,滿街商鋪燈火通明,美食夜市通宵達旦,古城區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之城。
“來過好多趟,原來破破爛爛的,雜樹叢生。現在都是綠油油草皮,真養眼,真漂亮!真有特色!”騎行游覽過川藏線、今年又從秦嶺騎行到四川綿陽的蚌埠游客江流可以說是資深旅游達人,這次帶著老父親和幾個姊妹一同游覽壽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投鞭斷流、圍棋賭墅”……城牆燈箱上印著的許多成語典故,引起一家人的濃厚興趣。“小小的一座縣城,文化底蘊如此豐厚,真讓我們大開眼界!”一旁的妹妹江泳插話道。江流笑著說:“長知識,到壽縣,吃美食,到壽縣。這趟壽縣不虛此行!”
修整賦能,往昔風貌格局儼然
從古城南門進來往西一拐,順內環城路到西南拐角,有一處公園,門前所立紫金石上鐫刻著“清風公園”四個紅色大字,龍飛鳳舞,遒勁有力。園內綠樹成蔭,環抱著一汪碧水,太陽下閃著金光,亭台水榭掩映期間,曲徑通幽,花香鳥鳴。
歷史上,壽縣古城四個拐角有四口水塘,俗稱四角塘。因年久失修,曾幾何時污水橫流,穢物塞澤,既不見碧波粼粼,也喪失澇時蓄流、旱時灌園的功能。2017年《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后,這裡被列入首批修復治理工程,恢復功能與優化環境造福群眾相結合,一期投入3397萬元清淤整修,二期投入2200萬元綠化亮化。修復后,分別按照歷史淵源,命名清風公園、文峰公園、熙春公園和延壽公園,就像四顆明珠鑲嵌其間。
“現在出門就是公園,上城牆有便道,散步休閑非常自在。過去劉安在這裡得道成仙,現在古城修得這麼好,我們過的也是神仙生活呵!”今年70多歲、家住古城東南知春苑小區的居民張英精神矍鑠,十分開心。她說,她家一直在這地方居住,原來污水塘臭得夏天不敢開窗戶,“現在根本就不想關窗戶,外面的風景太好了。”
按照“立足保護、優化環境、更新功能、凸顯特色、傳承文化”原則,近年來壽縣通過古城水系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全線疏通護城河,全面恢復東台湖和船官湖,古城山、水、城的風貌格局得到逐步恢復。
“參觀了壽春楚文化博物館,我感到很震撼。我看了下淮南國的范圍,我們江西省都包括在裡面。”江西省宜春市游客劉仰東贊嘆道。他和湖南、河北幾個網友結伴到壽縣旅游,家譜記載他們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后裔,這讓他又收獲了一份劉姓后裔的榮耀。“到南方就是看山水,到壽縣主要就是看文化,《淮南子》文化博大精深。當然,壽縣風景也很漂亮。護城河、蘆葦蕩、垂柳依依,淝水古戰場就像一幅山水畫。”
留得古城在,不怕沒客來
“現在大家游覽的是中國水利史上一大奇跡工程——月壩,它的神奇在哪呢?大家看……”
導游程好已在壽縣干了20多年的導游工作,過去大多都是帶團到外地旅游,看到自家這麼多旅游資源沒有開發利用好,一直覺得很可惜。這幾年,壽縣加大古城保護開發利用力度,古城壽州旅游一天天火起來,她現在以接來壽縣的旅游團為主,平均每天都能帶到團,遇到雙休和節假日更是忙得連軸轉。“旅游環境改善許多,並且開發了很多新景點,比如白鷺島,許多城市都沒有,鬧市裡的一方淨土,游客都喜歡。這幾年,我們壽縣旅游開始冒熱氣啦!”
報恩寺前街區建設,壽州總兵署大門修繕,清真寺無相寶殿和南講堂修繕,“田”字型格局劉少海宅修葺……2018年以來,壽縣古城一鼓作氣陸續開工並已完成20多個項目不僅大大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同時成為古城新景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項目,為壽縣構建“南工北旅生態縣”經濟格局提供了優越條件,為壽州古城創建AAAAA旅游景區、做好文化旅游這篇大文章夯實了景點景區基礎。
壽縣古城東大街擁有賓陽門、報恩寺、總兵署、州署等著名景點,來這裡參觀的游人最多。大街兩邊,所有商鋪牆體全部進行了整體仿古立面改造,游人行走其間,一步千年,仿佛又穿越到了古代。兩邊店鋪的店家圍繞旅游文化做生意,收入也越來越好。家住東大街梁家拐的居民楊秀軍原來在外經商,現在回家在東大街開了家古玩店:“不光旅游開始熱了,就連群眾素質都提高了,在家經商不僅安泰,錢也不少賺!”
延歷史之規矩,開今天之生面
壽縣是中國豆腐的發祥地。這兩年,在壽縣古城南北,有兩個作豆腐的人火了,南面是張士宏,北面是顧永忠。
張士宏作為豆腐宴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將延年益壽的豆腐佳肴與壽縣歷史文化有機融合,每道豆腐菜都寓意壽縣的歷史文化典故,得到游客青睞,生意火爆。同樣作為豆腐制作工藝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顧永忠開設豆腐文化體驗館,磨豆腐,作豆腐菜,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他們的好生意都是仰仗壽縣古城保護開發利用帶來的旅游熱,也讓壽縣各類美食成為網絡熱搜。
《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后,壽縣成立壽州古城保護委員會,每年財政專列經費5000萬元用於古城保護工作,縣長每月“雷打不動”調度古城保護工作進度,壽縣古城保護開發利用有了切實可行的機制保障和經費保障,從此走上快車道,邁上新台階。
“可以說,這是俺們幾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期盼。保護條例的出台,使科學保護利用古城有法可依,避免了蠻干和好心辦壞事。”家住賓陽樓附近的居民李鳳鑫從1983年參加工作開始,一直從事文物保護工作。2015年退休后,先是續聘到楚文化博物館籌建辦任顧問,后又聘到壽縣古城保護委員會任顧問,繼續為古城保護和開發利用貢獻智慧和力量。他介紹說,壽縣旅游資源異常豐富,而壽縣旅游發展卻相對滯后。但壽縣並未急功近利,壽縣縣委、縣政府確立以保護為先、實施保護和開發雙輪驅動的方法建設保護古城,先保護后利用,穩扎穩打,循序漸進,三、五年后必有大變化。
壽縣縣長、壽縣古城保護委員會主任程俊華這樣評價《淮南市壽州古城保護條例》:“立法的長遠意義在於古城保護成為全社會共同的義務和根本遵循。壽縣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留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讓悠久燦爛的壽縣歷史文化得以永續,留住了古城根脈,就留住了壽州鄉愁。”
又到了賞銀杏的時節,壽縣古城報恩寺、清真寺和孔廟的千年銀杏再次迎來各地打卡的游人。現在,古城壽州已美不勝收。假以時日,她的古典、她的美麗,她的陳香、她的活力,一定會迎來新的綻放!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