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杯·我的退役故事

九旬退役軍人宋良友:榮立兩次一等功 深藏戰功近70載

2020年11月25日09:2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他,戰爭時期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功,和平年代合上功勞簿,深藏功與名﹔他,60多年如一日,始終對自己的過往守口如瓶。他,就是淮北市92歲的退役老兵宋良友。

淮北退役軍人宋良友老人 淮北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供圖

2018年安徽淮北市全市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子女在表格上替他填寫的“曾入朝作戰立功”引起了淮北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注意。他們查閱檔案發現,宋良友曾參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和第五次戰役,以及長津湖戰役等多場惡戰。至此,這段封存已久的秘密才被慢慢公開。

激情燃燒的歲月

1928年9月,宋良友出生安徽省懷遠縣一個貧窮的農家,由於姊妹多,家裡窮困,父母無力供他讀書,小時候一直在外面討飯為生,住的是草窩,穿的是破爛,吃盡了苦頭。1949年5月,他如願以償參加了解放軍,隨部隊到全國很多地方開展剿匪斗爭。

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由此拉開序幕。當年,宋良友同戰友們坐著“大悶罐”,一路到了丹東,開赴朝鮮,保家衛國。

在連隊裡,宋良友身材魁梧,被選拔為輕機槍手,同時,他還是尖刀組的成員,每次戰斗都沖在最前面。在朝鮮戰斗的2年多時間裡,宋良友已記不清究竟經歷過多少次戰斗,但他印象中最艱苦的一場戰斗,是1950年朝鮮新興裡戰役。

宋良友還清晰地記得,新興裡戰役打得非常艱難。由於當時根本就來不及為志願軍十幾萬將士趕制冬裝,志願軍穿著單衣就上了戰場。

在新興裡戰役中,宋良友所在連堅守的高地是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在爭奪戰中,宋良友和戰友們與比自己人數多出3倍的“聯軍”殊死搏斗。戰斗打了三天三夜,打退敵人數十次沖鋒,最后他們仍牢牢守住了陣地。

戰斗中,宋良友身受重任,他和戰友們一起向敵人發起最后的沖鋒時,不幸被敵軍炮彈炸傷,直接被炸飛到懸崖邊一棵樹上,肚子炸出拳頭大的一個窟窿,腸子也流出來了,當場就昏了過去。醒來后,他一把將腸子塞進肚子裡,用身上的腰帶系起傷口,攀著懸崖上的草藤返回隊伍。

戰斗還在繼續,首長命令宋良友返回后方醫院治療……在醫院縫了十多針,躺了兩三天才醒來,至今肚子上留下了深深的一道疤痕。

新興裡戰役結束后,由於宋良友的英勇表現,被志願軍總部授予戰斗英雄,榮立一等功。

干一行愛一行

1954年4月,從朝鮮戰場返回國內的宋良友,成為八一師復原建設團的一名學員。第二年早春,宋良友脫下戎裝,回到家鄉務農。

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隻字不提。

不久,根據組織安排,他來到淮南大通煤礦,成為一名砌磚工人。

1957年10月,淮北礦區烈山斜井(后定名為烈山一礦)破土動工。初建伊始,百廢待舉。第二年冬天,接到上級調令,已在淮南逐漸安定下來的宋良友,又北上“支援”淮北。

可這一支援,就是一輩子。

宋良友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業務不熟練,要想快速提升技能,勝任新崗位,必須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下更大的勁、吃更多的苦才行。

艱苦的工作繁重的學習,沒有讓宋良友卻步,反而增添了與困難頑強拼搏的斗志。功夫不負苦心人。宋良友通過自已的勤奮好學,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很快,他成長為一名業務精湛的熟練工人,當上了師傅,帶起了徒弟。

1963年10月,煤礦塌方引起的連鎖反應,讓礦井主巷道的煤塊從底部堵到棚頂,足足有10多米高,連續3天人進不去、煤出不來。來支援的專業技術人員也無法及時趕到。

整個煤礦,一時陷入到恐慌和焦急之中。

“越是困難,越是危險,就越能學到技術,為國家、為集體做出更大的貢獻。”正當大家手足無措時,宋良友第一個站了出來。

在塌方現場,宋良友等人連續奮戰了10多個小時,將一根根數百斤重的撐木,交織成一張從地面蔓延到棚頂的“安全網”。

在這張堅固的“安全網”的保護下,人員、設備陸續進場,擁堵在主巷道的煤塊、矸石被清理一空,恢復成了往常人頭攢動、安全有序的生產場景。

還有一次,是井下要進行改水工程。宋良友又主動請戰。他帶著大伙蹲在齊腰深的污水裡,忍著腰痛的折磨,連續奮戰了10多天,直到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從1966年3月轉到地面,到1970年9月短暫返回井下,再到1984年7月正式退休,宋良友先后從事了門衛、掘進、燒鍋爐等多個工種,總是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做到干一行愛一行。

深藏功與名

退伍返鄉的宋良友從不以功臣自居,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只是把軍功章珍藏在自己的臥室裡,作為對戰友們的懷念。與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他是朝鮮戰場上的兩次一等功臣。

“回國復員以后,爸爸強烈要求回鄉種地、挖煤。他總說,那麼多戰友都犧牲了,自己沒資格再去享受祖國的特殊待遇。”小女兒宋懷忠說,爸爸年輕時下礦挖煤甚至都不在礦上洗澡,為的就是不讓工友們發現自己受過傷、立過功。

宋良友始終隱埋功名,做一名平凡的普通礦工,但他心中始終燃燒著一團火,那就是對戰友的思念、對逝去的青春和生命的緬懷。

2014年開始,宋老的小腦開始萎縮,第二年,因腦血栓宋老癱瘓在床,很多事情、很多人都無法記起,惟有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部隊番號記得最為清晰。

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父親隻會唱一首歌,那就是“雄赳赳、氣昂昂,踏過鴨綠江”。這首歌是宋良友對激情燃燒歲月最好的懷念。

“爸爸,爸爸,‘雄赳赳、氣昂昂,踏過鴨綠江’……”八一節這天,大女兒宋華嘗試著引導老人唱這首他常常哼唱的歌曲。

“雄赳赳,氣昂昂,踏過鴨綠江……”老人真的唱了起來。此刻,兩行濁淚順著老人的面頰輕輕流淌下來……(趙越)

(本欄目面向社會公開征文,來稿可發送至電子郵箱:ahwdtygs@163.com)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