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用真心駐村,用真情扶貧

2020年11月20日14:2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秋日勝春朝,風光無限好。金秋時節,走進岳西縣主簿鎮南田村,村間小路平坦筆直、河道溝渠干淨整潔、明亮路燈溫暖民心……一幅美麗鄉村的圖畫讓人流連忘返。

然而,2018年村裡的環境狀況卻非常糟糕,溝渠垃圾、家畜糞便隨處可見……用村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 村務混亂,每年都有村民上訪等現象,一度戴上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成了有名的問題村、落后村。但短短兩年時間,南田村卻搖身一變,村容村貌大為改觀,黨員活動形式豐富,財務管理公開規范,實現了從軟弱渙散村到示范村的華麗變身。

“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

沉下身子,吃住在村,心系脫貧攻堅,情牽困難群眾。自2018年7月,古井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駐南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余長烽任職以來,他走遍全村30個村民組、166戶貧困戶,掌實情、訪貧因、挖窮根,帶領基層組織和村民脫貧攻堅,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普遍好評。

南田村地處主簿鎮西北邊陲,由原蔣庄、槐樹、南田三村合並而成,轄30個村民組,面積28.5平方公裡,人口2007人,屬於貧困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6戶543人,2016年實現村出列。

落后不容忽視,改變迫在眉睫。余長烽一上任便挨家挨戶走訪調查,征求村民意見,全面摸底后馬上對症下藥,著手村黨支部的建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積極扶持能人黨員帶頭先富起來,帶動其他黨員群眾尋求致富門路。

“要想改變,得先從思想上團結起來,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余長烽說干就干。

2018年通過換屆選舉選了一批年富力強有擔當有責任有闖勁成員進入到村兩委中來。新一屆村“兩委”對症下藥,突出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抓經濟、惠民生、補短板,把村民的身邊事、揪心事、煩心事,一件一件扎扎實實地干好。現在,南田村的道路寬了、村民收入漲了,福利多了,民風好了,大家的滿意度高了。全村自上而下、由內而外面貌煥然一新。

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南田村的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有了質的提升,村兩委干部齊心干實事,有效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開展,2019年成功摘掉了“軟弱渙散村”帽子,今年被評為安慶市政務服務示范村、依法治理示范村;9月,南田村又獲得“安徽省優秀村規民約”榮譽稱號。

“2018年我村被列為軟弱渙散村,自余書記到村以來,十分注重黨組織建設,建立健全村級制度,配好配強兩委班子,完善村級活動場所等硬件設施,不斷提升村兩委的戰斗力、凝聚力、號召力,使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南田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金鑫說。

南田村正是通過從黨建入手,切實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真正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從軟弱渙散村“蝶變”為幸福村。

“說10萬元還是保守估計”

“我再算算看。”正在凍庫清點茭白庫存的陳修永掰著手指頭算賬。今年收入就能超過10萬元?成本開支、收入毛利,反復算了幾遍,他的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說10萬元還是保守估計!”

家住南田村的陳修永今年51歲,種植茭白10余年,但苦於自己種植技術有限,茭白產量一直上不去,收入也上不去。自余長烽到南田村駐村幫扶后,他多次邀請農委專家為當地群眾進行茭白種植技術培訓,從育苗栽培、病虫防治和管理管護等方面進行全面專業講解,還結合“看得見、摸得著”的室外現場教學讓農戶對種植技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因茭白的儲存期比較短,採摘后會逐漸出現水分流失等現象,影響口感,根據這一情況余長烽建議陳修永置辦一個凍庫,在茭白盛產時期將茭白入庫儲存,利用錯峰銷售,等價格好的時候再賣出。今年,陳修永還幫助收了其他農戶約100萬斤的茭白放入凍庫,在農忙的時候他還雇了兩名貧困戶幫忙,幫助他們月均增收4000余元,這樣既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周邊群眾的收入。

“我自己家種了10余畝茭白增收5萬元;加上利用錯峰銷售收的茭白增收3萬元;再加上茶葉、中藥材、光伏等,今年收入能超過10萬元。當然,這一切還要謝謝余書記。”陳修永感激地說。

陳修永戶的脫貧故事只是南田村眾多貧困戶的一個縮影。在余長烽的帶領下,南田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托全域特色,發展農業產業。南田村大力扶持茭白、獼猴桃產業,經過二十年的精心培育,茭白、獼猴桃產業已然成為當地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目前全村種植茭白超過1600畝,產值更是達到了700萬元,人均增收3500余元。全局勢頭良好,產業結構卓見成效,為加快農村產業革命,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逐步形成了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看到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我比誰都高興”

古井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結對主簿鎮南田村以來,把精准幫扶工作做為重中之重,出實招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古井園保護區成立駐村扶貧工作隊,落實網格化管理、幫扶人結對到戶。傾情幫扶貧困戶,堅持每月訪戶不少於1次,宣傳扶貧政策,制定和實施幫扶舉措,解決實際問題。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出台幫扶措施,做到長短結合,既幫助貧困戶實現當前穩定增收,又考慮長遠發展需求。古井園保護區三年來投入幫扶資金21萬余元,協助淠河流域整治項目280萬元,支持發展茭白、茶葉等主導產業,助推光伏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南田會議舊址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幫扶項目落地見效。

兩年多朝夕相處,兩年多傾情奉獻,余長烽熟悉了南田村的一草一木,南田村的百姓也離不開勝似親人的余隊長。余長烽說:“我只是竭盡所能去做好每一件有利於群眾的好事實事。看到群眾臉上滿意的笑容,我比誰都高興。”(徐飄 劉辰)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