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渦陽縣輝山村綠色蝶變——

旅游熱起來 日子火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本報記者 朱思雄 韓俊杰

2020年11月18日06: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初冬時節,金黃的玉米晒滿院子,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輝山村紅色資源豐富。抗戰時期,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曾在此地活動。始建於1945年的輝山烈士陵園,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然而,地理位置偏僻的輝山村,是個貧困村,2014年精准扶貧建檔立卡時,貧困發生率達11.7%,村集體負債70多萬元。

依托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和綠色產業發展,輝山村走出一條蝶變之路,集體經濟收入去年達到101.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5876元,貧困發生率降為零,日子越過越紅火。

變挖山採石為開發旅游

“增收致富,發展旅游比開山採礦來得長久。”69歲的輝山村原黨支部書記侯傳武深有感觸地說。

侯傳武介紹,輝山村原名“灰山村”——因村邊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山得名,1945年烈士陵園建成時更名為“輝山”。挖山採石曾是村民的主要營生。“400多戶村民,100多戶在山上開採,其余300多戶則用毛驢駕車運輸。”侯傳武回憶。

鼎盛時期,輝山村僅石料粉碎機就有30多台,電都不夠用。為此,侯傳武還專門跑到縣裡申請安裝變壓器。此后,他又從外地拉回幾台水泥切塊機。

“挖山採石,村民腰包暫時鼓了,灰山卻快沒了,變成一個大坑。”侯傳武說,石灰資源難以為繼,粗放發展老路走不通﹔人均1畝多土地,傳統農業生產增收乏力,遭遇發展瓶頸的輝山村成為省級貧困村。

如何擺脫貧困?“咱輝山村最大的優勢還是紅色資源,要想辦法開發好、利用好。”干部群眾達成共識。2017年以來,在縣裡支持下,輝山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先后投入8000多萬元改造基礎設施。“修建了3個文化廣場,安裝了近千盞路燈,硬化了48公裡道路……”輝山村黨委副書記劉志峰介紹,許多景點也得到了修繕和保護。

通往輝山烈士陵園的石階煥然一新,兩旁的鬆樹巍然挺立。拾階而上,迎面一座灰色三牌坊大門,上面鑲嵌著6塊碑刻。“陵園1945年建成不久即遭破壞,后來建了一座相對簡陋的鐵門。我們參考遺留下來的圖紙,將大門恢復成了原樣。”參與輝山村改造的設計師張承洪說。此外,輝山忠烈小學等也得以重新修繕。

看到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前來參觀的游客越來越多,侯傳武帶頭改造家裡的房屋,創辦了集住宿、閱讀、字畫交流為一體的“書屋”。侯傳武說,每到周末,家裡都有游客住宿,“去年收入3萬多元”。

農旅結合帶動村民增收

漫步村裡的振興大街,隻見街兩旁盡是改造后的農家小院。走進“紅色記憶”民宿,老板侯虎正忙著收拾桌椅——游客剛走了一撥,馬上又要來一撥。妻子正在趕做面食,女兒女婿則在后廚掌勺……

“我這個民宿,以前是超市。”侯虎說,超市生意不溫不火,每天銷售額也就兩三百元。改造成民宿后,“房間價格從每晚120元到180元不等,節假日期間經常客滿。”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侯虎家的4間客房供不應求,收入5000多元。“去年,民宿一項,家裡進賬4萬多元。”

侯虎是村裡首批改造房屋、經營農家樂的示范戶之一。曹市鎮黨委書記王雷介紹,改造之初,他們便要求,建筑風貌的規劃和設計要保持當地文化特征,盡可能恢復傳統文化標識,同時結合地形和建筑功能,充分考慮鄉村田園生活的元素,“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

2017年6月,荷花池“荷塘月色”建成,“開放第一天,就迎來開門紅,很多城裡人跑來觀賞。”侯傳武說。

走進輝山村游客服務中心,貨架上既有“紅色輝山”馬克杯、軍刀傘、農家斗笠等文創產品,也有梨膏、菜籽油等農特產品。

為進一步規范提升旅游業發展,輝山村去年與樂行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輝山旅游責任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輝山旅游。村裡整合村屬集體土地、荒坡荒溝等固定資產,初步評估1000萬元入股,利潤按照村企4︰6比例分紅。公司成立后,新修了游客服務中心,流轉近500畝土地發展黃金梨、軟籽石榴、黃桃等果樹。

要聚人氣,就得豐富旅游業態。“去年底建成的輝山大禮堂,已成為全縣各個單位開展培訓的重要場地,一些縣外單位也看中這裡,希望來這裡辦活動,預訂火爆。”王雷說,“紅色研學、觀光旅游、農耕體驗等旅游新項目,正在輝山村興起。”

更多年輕人回鄉發展

生意越來越好,侯虎在院子后面又開辟了3個包間,把女兒女婿也從外地叫了回來,“一家人在一起才叫生活!”侯虎笑道。

現在,女兒女婿是他的好幫手。見到侯虎女婿張飛時,他剛從廚房忙完出來。“從技校畢業后,就在合肥打工,每月收入四五千元。”張飛說,3年前岳父讓小夫妻倆回來幫忙時,他還不太樂意,沒想到現在收入翻了番。

在輝山村,越來越多的人回到家鄉,辦扶貧車間、種植瓜果蔬菜、搞起電商銷售農產品。甚至有鄰村的人來此開茶館、飯店,讓輝山村的臨街商鋪變得十分搶手。曹市鎮黃塘村村民馮坤就來到輝山村租房開茶館,“每到周末,游客特別多,我還安排了戲劇表演呢!”

今年9月,在外地從事環保業的年輕人牛雪峰回到家鄉,擔任輝山村黨委書記。上任后,他就開展走訪,基本摸清了群眾所想所急所盼,“大家最盼的,還是如何把游客留下來,讓民宿有穩定的客源,持續穩定增收。”

留住游客、留住本土人才,成為村支委一班人一項重點工作,他們正積極搭建創業就業平台,邀請電商專家開展新農人電商知識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牛雪峰說,輝山村將加大土地流轉力度,積極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和地域特色的休閑旅游服務型村庄,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8日 第 06 版)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