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揚帆,廬陽“智能制造”正當時

2020年11月04日11:2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從以低端產業為主導,到破除瓶頸制約、全力打造全省高技術服務示范區,在廬陽經開區這片不足10 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通過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寓“智”於“造”,走出一條產業革新升級的廬陽路徑,也成為擎起廬陽產業發展的第三增長極。

廬陽“智造”引領產業升級

“這是我們的全自動化智能生產線,每28 秒就能生產出一塊組件。”在位於廬陽經開區的安徽大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每一道生產工序都可以通過全自動化智能生產線平台系統進行監控。作為一家高新技術本土企業,安徽大恆能源一直專注於太陽能光伏組件研發與制造,產品行銷全球80 多個國家,2019 年銷售額超過4 億元,已然成為廬陽經開區智能制造業的“領頭羊”。

思變者通,求新者勝。

近年來,廬陽經開區堅持創新謀變,聚焦升級特色產業、疏解低層次產業、壯大新興產業,逐步淘汰低端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產業,並推動智能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如今,廬陽經開區已吸引安徽大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志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恆鑫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眾多具有影響力的“重量級”企業搶灘登陸,邁進智能制造業發展的“快車道”。

不僅如此,通過鼓勵企業“機器換人”和產品創新,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化生產線、智能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建設,推動企業技術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附加值,加速實現廬陽“智造”。這座曾經以印刷包裝等低端產業為主導的園區,以奮發的姿態向“新”而生,高新技術產業活力滿滿。

“騰籠換鳥”拓展園區新空間

作為全省面積最小的省級開發區,如何為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這成為擺在廬陽經開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為破解這一難題,廬陽經開區主動從清理低效用地入手,大力實施騰籠換鳥,筑巢引鳳。

2019 年,園區啟動合肥炭素等高能耗企業的搬遷工作,全年累計關停“低小散”及環保安全不達標企業27 家。同時引導企業自主轉型,推動12 家低效企業提出土地收儲申請,超藝彩印在合肥市政府第203 號市長令頒布后率先實施存量工業用地收儲。

為更好地推動園區轉型,廬陽經開區大力發展“園中園”經濟,從以往的“橫向要空間”轉變為“縱向求發展”,依托工投創智天地、中辰創富、鑫翰科技園、中科大校友創新園等平台推動民營中小企業集聚。不僅如此,園區強化入園企業管理,對擬入園項目,在產業類型、生產工藝、節能環保、投資強度、稅收貢獻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審,嚴把項目入園關口﹔對生產經營狀況不佳且發展后勁不足的,嚴格按照入園協議約定,逐步實行退出淘汰……

發展有了新空間,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高技術服務企業紛至沓來,深度參與廬陽智能制造發展。2019 年,園區高技術服務業營收增速達到35.57%,日趨成為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小園區”成就了“大夢想”。

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加速崛起

繼研發出全球首款流片“存算一體AI 芯片”后,合肥恆碩半導體公司於今年4月順利量產面向5G 應用的50 納米128Mb 高速低功耗NOR Flash 存儲芯片,為業界尺寸最小、功耗最低、速度最快﹔同在廬陽中科大校友企業創新園的安徽長庚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其研發出的全球首款全畫幅鏡頭“老蛙”9mm F5.6在業界引起了轟動,逐步佔領了數碼單反相機鏡頭的技術制高點﹔在志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建成衣櫃自動化柔性生產車間,軟件自動生產加工信息、自動加工,產品一次成功率大大提高,真正實現了定制化櫃體生產技工的“兩化融合”……

像這樣梯度培育高成長企業,為廬陽經開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廬陽經開區引導制造企業向智能化解決方案一體化服務商轉型,大力發展智能化解決方案,重點發展自動化裝備、物聯網、節能環保、智能硬件等細分領域。隨著園區企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建設加快,智能化生產成為廬陽經開區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未來,廬陽區將繼續加快北部片區“騰籠換鳥”和“筑巢引鳳”步伐,加速推動“互聯網+智能制造”,聚焦自動化裝備、物聯網、節能環保、智能硬件等領域,建設在長三角具有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姚一鳴)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