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助力 蕪湖華強社區科技暖心生活舒心

2020年10月25日11:2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蕪湖10月25日電(汪瑞華)辦理簡單事項,可直接跟機器人面對面交流溝通﹔借閱圖書,刷卡即可實現無人操作,立借立還﹔無人售貨超市,微信簡單一掃,就能自主購買﹔社區辦公用房、廣場實現無線全覆蓋……

這些都是發生在蕪湖市鳩江區灣裡鎮華強社區的應用場景,走進社區,在一系列科技賦能下,明顯能感受到居民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華強社區是一個拆遷安置小區,總面積27.23萬平方米,現有居民3390戶7933人,人口密集、流動性大,與新建商品房小區相比,公共設施、居住環境都有不小差距,而且老人和孩子也比較集中。

“我們用智能化直擊社區管理服務的‘痛點’和‘盲點’。”華強社區黨委書記昝志偉介紹,目前通過技術加持、初步實現了社區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智慧化。

智慧社區是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昝志偉看來,其最大好處,就是不僅能夠幫助社區減員增效,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同時還能給社區百姓帶來智慧化的生活體驗。

近年來,華強社區以網格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載體、以智慧社區建設為目標,全域推進政務服務和社區管理。在華強社區,居民從進入小區的那一刻起,“智慧”服務就同步開啟。

已經60多歲的湯玉蓉,拉著孫子向門禁走去。“嘀”的一聲,人臉識別成功,大門應聲而開。“以前大門是隨進隨出,雖然方便但不安全。”湯玉蓉坦言,但自從有了人臉識別系統后,是既方便又安全。

其實,不僅是華強社區,在蕪湖,不少新建小區都配備了人臉識別設備。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相比指紋和門禁卡,人臉識別能實現無接觸式開門,降低了感染風險,深受居民歡迎。

人進社區“刷臉”,車進社區則可以“刷牌”。僅這一點,華強社區的居民們紛紛表示,智慧社區就是不一樣,雖然是拆遷安置小區,但感覺檔次都上了一個台階。

智能化作為完善社區建設的重要路徑之一,近年來華強社區不斷探索實踐,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在社區疫情防控和生活服務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作為安徽省智慧社區試點社區,華強社區按照數據採集共享、業務整合協同的思路,通過蕪湖市基層綜合服務系統,實現了平台一號登錄、數據一口採集、業務一點辦理、信息一處查詢、報表一鍵生成,解決了過去系統繁雜,數據多頭採集,反復錄入等諸多問題。

目前,該平台已整合了110個居民辦事項,社區居民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移動端,在家就能填寫申請辦事項,工作人員線上受理,真正讓數據多跑路,將“社區辦事大廳”送到居民家中,省去了來回奔波。

昝志偉告訴記者,全面推進智慧社區建設,目的就是提高安置小區的物業服務滿意度,增強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下一步,華強社區還將對小區內的公共設施、電梯等進行編碼,但凡出現故障或者受損,居民輕鬆掃碼哦就可以告知社區准確的位置和情況,在社區內營造“無處不智慧”的濃厚氛圍。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