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工作定格成生命永恆的姿態

——追記宿州市優秀共產黨員、泗縣融媒體中心制作部主任張躍木

2020年10月23日11:4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9月7日中午,42歲的張躍木匆匆吃了兩口飯,便第一時間趕回單位,在加班趕制專題片時突發腦淤血。同事上班以后發現了已經接近昏迷狀態的他,立即聯系120將他送往泗縣人民醫院進行搶救。不幸的是,在ICU病房裡的四天四夜並沒有能夠挽回張躍木的生命,9月11日,他永遠地離開了。

在病發前的兩小時,張躍木還與同事相約當天下午拍攝專題素材﹔在病發前的一小時,他在同事那裡“討了”兩塊面包,笑稱要當作採訪時的“干糧”。病發時,趴在工作台上的他很快就失去了意識,他被送去醫院的時候,編輯室內制作台的屏幕上還閃動著他尚未制作好的專題,他使用的無人航拍設備和工作手機還處於充電的狀態……“等到‘十一’長假一定要好好休息。”這句挂在嘴邊的話終究成為一句空談。

他“走了”,把最后的身影留在了揮洒過青春的“戰壕”﹔他“走了”,把最真摯的情感留給了曾經並肩作戰的同事﹔他“走了”,把最深的遺憾,留給了父母、妻子和一對女兒……

愛鑽研的融媒體記者

張躍木,1978年10月出生,1995年7月參加工作,2012年7月入黨,多年來一直從事新聞採編、制作工作,2015年頻道制改革后任職泗縣縣廣播電視台生活頻道副總監。2017年6月挂職中共泗縣縣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副主任。2020年4月任泗縣融媒體中心(廣播電視台)制作部主任,承擔專題匯報片、大型活動策劃以及城市形象宣傳片、快閃新媒體等制作工作。工作25年來,張躍木始終把“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作為自己的立身之本、干事之基,他深知要想在平凡崗位上鑄造非凡業績,一刻也離不開精湛的專業技能。

剛參加工作時,張躍木在新聞部工作,為了能充分了解攝像機的功能,他拿著說明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摳,充分把設備功能最大化地挖掘出來。在新設備的應用上,他總是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為了順應新媒體發展的需要,他自己掏錢購買當時走在前沿的“新家伙”——航拍無人機、滑軌等設備,新型技術的運用讓新聞採編及專題制作開始了大步的跨越。愛鑽研的勁頭換來了豐厚的回報,2005年至今,由他參與創作的電視專題作品在省、市廣播電視新聞作品評比中屢獲佳績,獲獎作品多達二十多部。

愛“較真”的“張導”

在泗縣融媒體中心,同事都稱張躍木為“張導”,在大家眼裡,他就是拿起筆能寫、扛起機器能拍、進機房能剪,集編、導、攝、制等多項技能於一身的“多面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這是張躍木經常對同事說的話。電視新聞作品后期制作過程繁瑣、費時費力,需要對大量的視頻資料進行熟悉掌握,並作出合理調度使用。高度近視的他,經常強忍著電腦強光的刺激,在海量的視頻數據庫中一點一點搜索,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最佳的視覺效果。在新聞部工作的時,有一次張躍木和同事審核剛做好的視頻新聞,發現其中有一個畫面大概有0.1秒的“黑影”,因為返工很麻煩,同事便說:“這麼短的閃爍一般人都看不出來,片子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瑕不掩瑜嘛。”張躍木聽后卻板起臉說道:“出來的新聞作品不僅要對自己負責,更要對觀眾負責,再小的問題都要改!”當時採用的還是帶式的編輯技術,瀏覽視頻畫面沒法回看和快進,張躍木就把視頻從頭導了一遍,找准“病灶點”進行了修改完善,又認真校對兩遍這才放下心來。

為了拍攝精彩而生動的鏡頭,每次出門採訪,他總是隨身帶著攝像機、三角架和航拍無人機這“三件寶”。盡管很吃力,但他時刻都為拍攝出最佳的畫面、保証最佳的新聞作品效果做准備。2010年,張躍木和同事劉文化到丁湖鎮拍攝沱河保護區的宣傳片,為了選取最佳拍攝位置,他們扛著沉重的攝像機走了三十多裡路,直到下午四點都沒顧得上吃午飯。當看到湖上有一艘小船,張躍木提議到船上拍攝,可二人都是“旱鴨子”,從來沒有坐過船。為了防止腳下打滑,張躍木就把鞋子脫下來,全然不顧深秋時的寒涼天氣,在一葉扁舟中調光取景,最終拍攝出沱湖碧波夕照的絕美畫面。

愛“出頭”的熱心人

無論是頂著酷暑的揮汗如雨、冒著嚴寒蹣跚前行,還是伴著星光的通宵達旦,和同事在一起並肩作戰時,張躍木總愛沖在前面。

在拍攝《“愚公”新說》時,一起拍攝的同事臨時接到別的工作任務,張躍木說:“你放心去吧,這邊都差不多了,有我在保証耽誤不了。”為了能充分展現大庄鎮新劉村七位老漢義務護路、修路的高尚情懷,張躍木在將近40度的高溫下,扛著攝像機隨著老人的三輪車一路小跑地跟拍,還因此中暑,差點暈倒在路旁。

在包保村參與秸稈綜禁工作時,張躍木幫農戶運送糧食、清理秸稈,成了一個干農活的“好把式”。勞動的過程中,他偶然間撿到手機和錢包,便立刻將物品上交給村裡,並最終物歸原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張躍木和同事們頂風冒雪沖在第一線,用鏡頭記錄下抗疫一幕幕感人的畫面,用一個個科普專題視頻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他對一起參與疫情防控的女同事說:“你家孩子小,現在已經太晚了,你趕快回家照顧孩子吧,這裡有我就行。”其實他自己的小女兒也隻有4歲,每天哭著喊著找爸爸。張躍木對家人說:“這樣的時候,我們記者不往前沖,怎麼能對得起記者這個職業。”風雪交加、道路結冰、行車困難,張躍木走出“幕后”,不畏嚴寒,用手中的攝像機如實記錄下全縣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第一手珍貴資料。每部疫情防控宣傳片的背后都是他和同事們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熬成的心血。餓了就以方便面充飢,困了便躺在沙發上打個盹。由於長時間面對電腦,高度近視的他經常滿眼血絲,雙目腫痛,他隻得以眼藥水來緩解不適,繼續投入視頻制作中去。

在疫情防控最艱苦的日子裡,張躍木日均工作時長都在12個小時以上,共制作出全350余篇感人肺腑的電視新聞作品,以最快的速度、最真實的視角制作出最感人的作品,向公眾傳遞全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堅強決心和強大力量。張躍木用新聞宣傳工作者獨特的方式詮釋著媒體人的光榮使命,譜寫了一曲曲屬於“媒體人”的戰疫之歌。因在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中表現突出,張躍木被評為2020年宿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愛“缺席”的爸爸

蠟燭不能兩頭點,在工作上“拼命三郎”的張躍木始終覺得對家庭有諸多的虧欠。忙裡偷閑的時候,同事們總能夠聽到張躍木接通妻子打來的電話時歉意的話語。繁忙的工作讓張躍木無暇顧及家庭,家中大事小情都落在了妻子和年邁的父母身上。大女兒季藝今年參加高考,成天忙於工作的他都沒有顧得上給孩子說一句鼓勁的話,甚至在孩子參加高考期間還在加班工作。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女兒張藝芝最愛黏著爸爸,卻很難見到爸爸。那麼多的夜晚,小藝芝為了能在睡覺前見到爸爸一眼,常常坐在沙發上抱著心愛的洋娃娃,強打精神等著深夜加班回來的爸爸能抱一抱自己。

“下次爸爸帶你去辦公室加班。”

“等房子裝修好,咱們一家就搬到閨女學校附近的房子住,上學就近多了。”

……

張躍木帶著這些來不及兌現的承諾永遠地走了。他用了25年的時間,用鏡頭溫情記錄、講述了無數動人的故事,用滿腔熱情剪影出多少泗縣發展前行的珍貴視頻。

張躍木走了,但是他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的無數珍貴的作品,每一個瞬間都飽含著一名共產黨員永恆不滅的堅定信仰。他雖然停下了腳步,他的事跡卻深深激勵著每一個媒體人不斷前行,為新聞理想奮斗終生!( 單珊 姚森)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