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春明今年46歲,是包家鄉包家村中坂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5口人生活,父親身體殘疾,女兒和兒子正在讀大學,家庭主要收入是包春明夫婦二人務農所得。建檔立卡初期,他家年收入僅5000元左右,如今在幫扶單位幫助下,家庭年純收入達10000多元。
2015年,包春明在政府的扶持下安裝了光伏發電站,年收入3000元﹔通過小額信貸資金扶持擴建了自家茶園,建起了100多平米的雞舍,並引進了500隻雞苗開始養殖。“從來沒養過雞,養殖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養了沒多久,雞就因為病毒感染、天氣等原因死了一半。”包春明回憶說。雞舍的搭建、飼料的科學搭配、疫情的有效防治、產品的銷路等方面,都是包春明面對的一道道難題,包家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幫扶人了解這些情況后,幫助他做好項目的申報、信息的收集、資金的籌措等各項准備工作,解決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鼓勵他把養雞場辦成一個帶動周邊農戶致富的樣板。
從陌生到熟悉,從熟練到精通,包春明的養殖技術進步飛速,雞場的生產逐步步入正軌,效益逐年遞增,2016年順利摘下“貧困帽”。
聽說包春明養雞養得好,不少貧困戶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幾年來,包春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証了勤勞致富的事實,也真切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隻要樹立起生活的信心,靠著勤勞的雙手,就能闖出一條自主創業的成功路。”包春明說,他還將技術經驗傳授給更多的貧困戶,讓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2014年以來,在包家鄉像包春明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他們不僅發展養雞、養鴨等養殖業,還發展有四季豆、中藥材等產業,這些都是在包家鄉全體干群的努力下共同發展起來的,既少不了廣大群眾的辛勤努力與付出,也少不了每一位幫扶干部的努力探索和幫助,他們傾情幫扶,為包家鄉脫貧攻堅工作貢獻力量。(殷瑛 朱琳涵)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