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課間操走俏給學校體育帶來哪些思考

2020年10月20日10:5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花式”課間操走俏給學校體育帶來哪些思考

  編者按:

  近期,湖南婁底三中的“花式”課間操伴隨著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火爆網絡。動感的舞姿,青春的歌曲,讓體育鍛煉變得趣味盎然。與此類似,不少融入現代元素、民族舞蹈、地域文化的創新課間操近年來風行校園,備受青睞。

  學生喜歡的課間操是什麼樣?學校體育工作應該如何創新開展?光明智庫在網上發起問卷調查,並邀請師生和專家談感受、講觀點,為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體育健身氛圍尋找答案。

  本期嘉賓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正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於素梅

  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原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科研組組長 崔玉鵬

  光明智庫:近來,一些融合了民族舞、現代舞元素的“花式”課間操在網上走紅。調研發現,近九成參與者對此表示支持。從運動科學角度看,這類課間操能否達到健身效果?

  王正珍:“花式”課間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和參與主動性,觀看者也賞心悅目。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身體活動的推薦量,學齡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應有1小時的鍛煉時間。因此,學生除了課間操外,還應有中等到較大強度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等,每周有2至3次不同形式的力量練習,如引體向上、俯臥撐等,還應該有強壯骨骼的運動,如奔跑、跳躍等。要盡可能多在戶外鍛煉,接受陽光照射,有助於骨骼健康和預防近視。另外,要利用課間10分鐘,盡可能離開課桌,打斷靜坐少動的狀態。

  崔玉鵬:這類“花式”課間操可以達到健身目的。例如街舞、集體舞、蛙跳等,有些運動強度較高,在充分熱身后可以取得較好的健身效果。上午大課間大都在25到30分鐘,完全可以安排內容豐富的體育運動,這對於學生的力量、速度、柔韌等身體素質有好處,是對心肺功能的良性刺激,對於神經系統也是一種放鬆和休息。

  於素梅:“花式”課間操與傳統課間操相比,無論是組織形式、活動內容、運動時間,還是鍛煉效果,都發生了很大轉變,既打破了陳舊的做操模式,又提高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它在組織形式上更加新穎、活動內容上更加豐富、運動感受上更為愉悅,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能夠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健身效果較為突出。

  光明智庫:從新中國成立至今,全國中小學生系列廣播體操已經歷過多次更新換代,其具體變化是什麼?從問卷情況看,不少人“吐槽”傳統課間操陳舊老套、不夠時尚,您怎麼看?

  於素梅:從1951年新中國第一套廣播體操頒布,迄今已先后頒布了九套廣播體操。這些廣播體操在消除疲勞、緩解壓力、補充精力、促進健康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其動作設計比較單一,活動時間相對有限。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全面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每天上午統一安排25到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體操、開展集體體育活動。”從此,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了街舞、自編韻律操、武術操、球類運動、花式跳繩等特色鮮明、不拘一格的新型體育活動內容,“花式”課間操也越來越受學生們喜愛。新穎的活動形式、積極向上的活動氛圍,展現著學校體育陽光、快樂、健康的動人新景象。

  崔玉鵬:廣播體操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體育運動方式,適合多人集體健身。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盡管經歷多次更新換代,也有動作和方式的變化,但總體上變化是有限的:從動作設計上看,主要是圍繞四肢、軀干和頭頸部各肌群進行拉伸和伸展運動﹔從運動效果上看,主要是有氧代謝系統供能,運動強度偏低。

  王正珍:為了符合運動的科學性,課間操的動作路線呈現“從簡單到復雜再到簡單”的變化趨勢,動作涉及頭頸、肩關節、腰部、髖關節、膝關節以及腕關節,總體呈現“從幅度小到幅度大再到幅度略小”的規律。融入民族舞、現代舞等元素的課間操,也應遵循科學運動規律,運動中兼顧身體不同部位,從小強度開始,逐漸使運動強度保持在中等至較大強度范圍,結束前數分鐘強度逐漸下降。

  光明智庫:在網絡調查中,超過90%的人期待課間操有更多創新。您心目中理想的課間操模式是怎樣的,這為創新學校體育工作帶來哪些啟發?

  崔玉鵬:對課間操模式進行適當改革勢在必行。可以結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將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運動形式進行設計和規范,形成模塊化變速運動庫。庫中包括許多運動模塊,每個運動模塊持續時間不長,例如3至5分鐘,運動方式、強度也各不相同,進而將不同運動模塊靈活組合,形成豐富多變的課間操模式,以一定周期持續更新。這樣,在有限時間內盡可能豐富運動形式,讓同學們愉悅身心,達到健身目的。

  於素梅:在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當下,科學地組織“花式”課間操或更多更新穎的大課間活動尤為重要。尤其是在深化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的進程中,創建新穎模式、提升活動質量已成為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要打破傳統課間操的單一模式,建立與時代發展同步、與課堂學習關聯、與學生成長相伴的全員參與的大課間模式。新穎的大課間要有完整的結構,至少有准備、基本動作與結束三個環節,不違背機體運動規律﹔要有豐富的內容,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課堂學習內容延伸,依據學校場地器材條件,結合季節與天氣情況合理把握活動內容﹔還要避免為創新而創新的形式化現象,華而不實的大課間並不可取。

  最近,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使學校體育同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同廣大學生對優質豐富體育資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相匹配。由此可見,要使大課間活動更有成效,體育教育工作就要有一體化綜合育人觀念的新轉變,要有開拓創新能力的提升。

  王正珍:理想的課間操是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獲得一定強度的運動量。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因此課間操的運動強度和動作難度應盡可能兼顧大多數學生,尤其是融入舞蹈元素后,動作有一定難度,要確保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課間操的動作應靈活多變、自然舒展,手型、腳步、動作方向變化要多樣,動作力度要逐步加強。在動作編排上要靈活多樣,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並把握好音樂主題。課間操的設計應兼顧有氧運動、力量練習、柔韌性練習、平衡協調練習等元素,也應考慮到不同年齡學生身體發育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動作和節奏。(王正珍 於素梅 崔玉鵬)

(責編:馬玲玲、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