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市品質提升 居民生活舒心

2020年10月11日06:58  來源:安徽日報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增強、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園林綠化面積不斷提升……“十三五”期間,安徽省著力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改善人居環境,讓景觀變得更優美,讓城市變得更宜居,讓人們生活更美好。

  “早上起來,在家門口的綠道上跑跑步﹔早餐后,步行10分鐘,到菜市場買菜﹔下午我會在附近的公園裡遛遛彎。”家住合肥市經開區的王紅梅告訴記者,今年國慶中秋長假並未遠行,就在合肥市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家門口就有公園,河道裡垃圾不見了,水變清了,住在這裡生活很愜意。要去遠一點的地方,開車走快速路到濱湖新區游玩也很便捷”。放眼合肥城區,綠草如茵,繁花似錦,風景美如畫﹔夜幕降臨,高樓、商城的燈光交相輝映,美輪美奐。而江淮大地上,合肥只是城市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

  城市人均道路面積23.76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74%、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7.72%……

  近年來,安徽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駛入“快車道”,城市人均道路面積、污水集中處理率、燃氣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建成區綠地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主要指標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去年底,全省設區市建成區共有黑臭水體231個,已累計達到“初見成效”目標、消除黑臭219個,消除比例94.81%﹔在城市污水處理方面,全省有140座城鎮(設市城市、縣城)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793萬噸﹔全省污泥處理處置能力6519噸/日,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縣城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88%﹔中水回用規模為158.5萬噸/日,匯總合肥、淮北、亳州、宿州、淮南、阜陽、蚌埠等7個缺水型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約41%﹔全省城市和縣城共有公共供水廠148個、綜合生產能力1057萬立方米/日﹔全省公園971個,總面積達26177公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安徽省切實發揮棚戶區改造在改善民生、補齊短板、擴大需求等方面一舉多得的積極作用,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嚴把棚改范圍和標准,嚴格開展財政承受能力評估,科學確定棚改年度計劃,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截至9月底,全省棚戶區改造已累計開工132.76萬套,達目標任務的102.55%﹔已累計基本建成113.16萬套,達目標任務的144.69%。約360萬棚戶區居民實現“出棚進樓”,圓了安居夢。安徽省已提前一年完成城鎮住房保障“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改造105萬套棚戶區目標任務。2016年,安徽省作為棚戶區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省份被國務院通報表揚激勵。2018年、2019年,阜陽市、合肥市作為棚戶區改造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城市被國務院通報表揚激勵。

  華燈初上,蕪湖市荷塘社區的街坊出門遛彎,休閑座椅為社區增添了幾分韻味,路燈把新鋪的道路點亮,老人再也不擔心看不清路了﹔老合肥人記憶裡的柴油機廠,在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特色改造成為文創園區,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阜陽市颍泉區的王永玲在盼了20多年后,分到了回遷房。老社區新了,古建筑活了,城中村變了……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居民生活日益舒心,江淮大地上的城市正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前進。(記者 何珂)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