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合肥】文化牆上探古今 詩畫相伴敘幽情——浴血奮戰

2020年10月10日10:0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大蜀山上,“合肥大蜀山抗戰記”主題浮雕文化牆。

七桂塘的浮雕文化牆訴說著姜夔赤闌橋遇知音的點點滴滴﹔黑池壩的“廬州印象”包容了廬州城內的地域民俗、飲食文化﹔三裡街地鐵口的“瑤海印記”講述著老合鋼、老機場的往事﹔大蜀山的紅色浮雕記錄著合肥軍民眾志成城奮勇抗日的不朽華章……一牆一文化,一牆一風景。一幅幅畫面刻印在牆,猶如一張張電影膠片,將老合肥的故事串聯在一起,讓人似曾相識,在頃刻間又回味無窮。今天,合肥致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在美好藍圖下,新時代的合肥人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共同為建設更美好的合肥而努力奮斗。

浴血奮戰

大蜀山上抗敵寇 張遼威震逍遙津

眾所周知,合肥在古時曾為軍事要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曾有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千古佳話,而這也被記錄到了黑池壩旁的文化牆上。智勇雙全的張遼,位於曹操麾下五大將之首。張遼當年鎮守合肥,以少勝多,以800將士抵擋孫權的10萬大軍,因此一戰成名,也成為古今64名將之一。

2015年,為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蜀山上建起了的一座浮雕文化牆,主題為“合肥大蜀山抗戰記”。有很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合肥的大蜀山,曾經有著這樣一段浴血奮戰的歷史。

蜀山蒼蒼,肥水泱泱。日寇侵華,佔我廬陽。同仇敵愾,浴血重光。創傷銘記,共譜華章。

1937年“七七” 盧溝橋事變和“一三”淞滬事變后,日軍頻繁空襲合肥,城中標志性建筑四牌樓被炸毀。1938年5月14日(農歷四月十五日),合肥淪陷。侵略軍佔領合肥期間,燒殺淫掠。合肥軍民眾志成城,奮起抗日,國共合作,共御外敵。

大蜀山位於合肥西郊,平疇突兀,要塞天成。中國軍隊據此數次抗擊敵寇,英勇無畏,血染山麓。合肥失陷后的第三天,日軍向大蜀山發起進攻。我守軍奮勇還擊,擊退敵人多次進攻,終因傷亡過大,彈藥告罄,被迫撤退。隨后為收復大蜀山,阻止日軍向六安、武漢方向的進犯,國民黨軍第一九九師和合肥警備司令部所部向大蜀山日軍發起攻擊。雙方反復爭奪,大蜀山幾度易手,戰事空前慘烈。中國官兵英勇奮戰,一周后全部壯烈殉國。

1940年1月3日,日軍一部到合肥西鄉掃蕩,被國民黨軍龍炎武旅阻擊。雙方激戰農興集后,敵軍潰逃至大蜀山西麓。山上中國駐軍與龍旅合擊,擊斃日酋三浦中佐,盡殲余部。

翌日夜,敵軍市川聯隊出城反扑,在西郊十裡廟被新四軍四支隊政委戴季英率部伏擊,敵市川聯隊長斃命。第三天上午,從蚌埠來肥增援的日軍小琦少將也被中方軍隊炮彈擊中喪命。是役,國共兩軍緊密配合,殲敵300余人,史稱“農蜀大捷”。

受到重創的日軍於此役后再度佔山,修筑防御工事,並立“大蜀山陣地構筑紀念塔”。而今在大蜀山仍可看到這座遺跡,不啻為侵略罪証。

滄海桑田,天翻地覆,扶蒼滴翠的大蜀山森林公園現已成為市民健身休閑的好去除,然前事不忘后事師。這一面“大蜀山抗戰紀念文化牆”記錄歷史,以昭后世。

來源:文藝合肥

(責編:馬玲玲、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