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宿鬆新聞網消息 在地處大別山南麓的宿鬆縣北端,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山村——隘口鄉小圩村,這裡原來被人稱作“七山一水一分田,半畝道路和家園”,貧窮,一度困擾著善良的鄉親們。如今,經過多年的發展,這裡瓜果飄香、四季花開,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楓,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光購物﹔而且,他們發展特色產業,依托“興圩農業有限公司”,建成“興圩觀光採摘園”,種西瓜、栽苗木、興蓮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村民的腰包也逐漸鼓了起來……。
拔窮根 尋富路
小圩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這裡山場3400余畝,耕地才1600畝。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當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守著幾畝薄田在貧困中掙扎的時候,以民兵營長朱江民(后任村主任、現任支書)為首的幾個黨員率先引進優質果木“黑李”“巨桃”等品種,承包荒山400畝,經過科學護理,當年就贏得了巨大經濟效益。在黨員的帶動下,小圩人慢慢摸索,依托本地資源,栽桃種李植樹,漸漸獲得了收益。近年來,經過脫貧攻堅,絕大多數村民擺脫了貧困,村支兩委又率領村民吹響了建設美麗鄉村號角,支村“兩委”一班人注重把“美麗”與創收結合,大力打造旅游經濟。2015年開始流轉土地,將靠近村部的臘樹、團結兩個村民組300畝土地和山場集中起來綜合開發利用,種草莓、栽葡萄、建大棚種西瓜,挖池塘30畝養蓮藕,此外在山場栽上櫻花、薔薇、桂花、紅楓和油桃等經濟果木林,讓這裡四季開花、瓜果飄香。成片的經果林被命名為“興圩觀光採摘園”﹔為了管出效益,2017年成立了“興圩農業有限公司”,村支書任董事長。由於制度健全、管理有方,經果林當年創收12萬元,第二年創收15萬元、去年創收18萬元,較好地壯大了集體經濟。“在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他們將大棚西瓜作為扶貧項目,讓貧困戶入股、集體管理、利益分成,可謂兩全其美……”,隘口鄉副鄉長宋澤珍對筆者說。
重規劃 描遠景
因為適宜旅游,2017年,小圩被安慶市命名為“旅游扶貧重點村”﹔
因為鄉村美麗,2019年,小圩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
這些榮譽的獲得,都是支村兩委率領全體村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小圩村境內,有一個古村落群,因清末重臣羅遵殿而聞名。羅遵殿故居始建於明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灰牆黛瓦青磚白線,典型的徽派民居風格,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上好的旅游資源。由於年久失修,支村負責人多次跑縣城,爭取文化旅游部門撥付經費20萬元,再由村民集資,修繕古村落,還原其原貌,幾年來前往觀光者絡繹不絕,同時也搞活了當地的商品貿易。隘口鄉烈士陵園座落於青山環繞鬆竹掩映的葫蘆地,始建於2005年,也是當地重要的國防教育基地。10多年來,機關、學校和村民前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者年均2000余人次﹔前不久落成的村游客服務中心正在完善之中。這座上下兩層、使用面積800平米的小洋樓就在距離村部不遠處,一樓大廳設計精美,正牆上方懸挂的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著小圩村的旖旎風光、風土人情、旅游景點,顯眼之處陳列著出產於小圩村的各種土特產,書架上擺放著介紹小圩景點的小冊子,作為游客旅游指南。“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設,從經費支持到圖紙設計,得到了宿鬆縣文化旅游體育局的大力支持……”一旁陪同參觀的小圩村副主任熊宇宏說。
如今的小圩村,有農家樂、養殖基地、觀賞性荷花蓮藕、瓜果採摘園,環境清幽、山清水美,小圩河穿境而過、曲徑通幽,奔流不息……。對於發展前景,該村專門請來縣設計院專家,科學規劃、周密部署。蒙蒙細雨中,站在小圩河曲拱橋上,小圩村支書兼主任朱江明,信心百倍地手指遠方,似乎正在描畫著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未來。(通訊員 王宇平)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