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天還沒亮,安徽宣城市郎溪縣雙廟村村民袁宏才就起了床。一杯清茶下肚,穿上膠鞋,帶上鐵鍬,開著皮卡徑直向田裡奔去。他說:“下個月,我種的1000畝再生稻就要迎來第二季收獲了。現在正是水稻生長關鍵期,可不敢掉以輕心。”
打開車門,袁宏才三步並作兩步,迫不及待到田裡察看情況。捧起一串稻穗,他仔細觀察:“有些再生稻已經開始灌漿了,不出意外,很快就能迎來豐收!”
57歲的袁宏才,是郎溪宏業糧油種植家庭農場的業主。農場從2017年開始試種再生稻,當年年末總產量達到160噸,因為品質優良,很受消費者喜愛。嘗到甜頭的袁宏才從2018年開始,將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
“每年3月初,我們要把種子放到育秧盤裡培育,其中最關鍵的農資是育秧基質。”老袁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原本從外省購入的農資無法送達,一旦錯過育秧最佳時機,損失就大了。”
袁宏才向郎溪縣農業農村局反映了情況,沒過幾天,好消息傳來,縣農業農村局專門為他開了一張“急用農資通行証”,確保農資順利運抵農場。
為克服疫情和汛情影響,確保秋糧不減產,郎溪縣拿出了硬舉措。農情監測和農資調運兩手抓,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引導農戶及時以直播、育秧移栽等方式補種水稻,同時組織139名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指導農戶。郎溪縣還鼓勵和引導種糧大戶種植再生稻,今年對再生稻種植戶落實每畝補貼120元的獎補政策,全縣再生稻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
“前段時間再生稻第一季成熟,我們抓緊搶收,產量比往年還略高。”老袁說,“加上今年糧食收購價有小幅度增長,裡外裡一合計,收入增加了不少。”
除了1000畝的再生稻種植,袁宏才的農場還有1000畝地用於小麥和雜交稻輪作。“5月的時候,小麥就已經收割,下個月雜交稻也要迎來收獲期。今年保守估計,收入能有60多萬元。”老袁笑著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2日 第 02 版)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