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貧移民安置是近年來黨的一項惠民富民政策,怎樣才能讓搬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持續”搬出窮窩窩,走向富裕路,電力為接下來的完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做強扶貧產業等多種政策措施注入強勁動力,用根根銀線架起黨與群眾的連心橋。
初秋一大早,家住安徽省臨泉縣陶老鄉的村民田飛象往常一樣在自己的種植農場轉悠起來,這成了他現在的生活習慣。他說,看到種植的瓜蔞棚上滿眼金黃,棚下鴨鵝成群,這種田園式的生活讓他有極大的滿足感。是的,他這種滿足感從他的言談中都能“溢”出來,流淌在笑容裡。
“現在生活安定了,不像原來住在‘埂’上的時候,‘三間房子沒有院,屋裡看到河對面。’”田飛的這句順口溜道出了原來居家生活環境的寫照。“洪河堤壩堤陡壩高,全是泥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有個頭疼腦熱的,去醫院很不方便,買個油鹽醬醋,得跑半天路,小孩子上學更是難上加難。”說起在洪河堤壩上居住的日子,田飛感慨不已。
田飛的家鄉安徽省臨泉縣陶老鄉地處該縣域南部,與河南省新蔡、淮濱縣隔河而臨。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的洪河穿境而過,匯入淮河第一壩“王家壩”。田飛原來住在洪河邊田灣村,1975年發洪水,那一年他八歲,他隨父母及鄉親們為躲避洪水,搬到洪河大堤上搭起庵棚居住,后來蓋了三間瓦房,這一住就是40多年。在這40年裡,田飛也由懵懂少年到以后的外出打工,一路走來,心裡一直有個願望,盼望著能有一個“吃水手一擰、大路平整整、晚上亮騰騰”水、電、路樣樣通的“家園夢”。
2016年,當地制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方案》。方案對住在洪河堤頂的陶老鄉、艾亭鎮的早裡村、南天門村、徐大村、桃花村、艾西村五個村一些居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在那段項目設施建設的日子裡,供電、供水、交通等各路大軍,齊聚各安置建設點,為易地搬遷扶貧戶搭建“夢想家園”。當時,在杭州做小生意的田飛聽說自己家雖然不是貧困戶,但家鄉居住環境大變樣,便把在杭州開的一個小超市把手頭上的生意交給妻兒打理,回鄉來實現自己的“家園夢”。
村民展示種植成果(王建 攝)
早裡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環境美好,去年剛開春,田飛搬到該安置點附近居住。當當地供電所的電工師傅們為他接通早已安裝好的電表電源時,他的心裡就像那燈光一樣明亮亮的。
“現在用電方便了,供電部門機井動力電扯到地頭,澆水不愁!你看看我種的瓜蔞,個個都在半斤以上!”在地頭,田飛手裡托著黃橙橙還沒有採摘的瓜蔞說。
今年年初,他從別人手中轉租了100余畝土地,成立“田飛種植農場”,進行種植、養殖產業。“我今年種植了70畝瓜蔞,這東西附加值高,瓜子可以用來做‘炒貨’、瓜皮可以當中藥材,全身都是寶!這幾年行情還比較穩定,今年夏季雨水較大,我們這地方地勢比較窪出現內澇,有壞果現象,但是,保本略有盈余還是不成問題的。今年剛干種植這一行,經驗不足,種植太單一,不能抵御種植風險。明年,我准備在西邊種植‘蟠桃’、在南面趁低窪地挖魚塘養魚、蝦,到明年你們再來我這農場就不一樣了!”田飛的話裡充滿自信,這份自信源於黨的富民政策做支撐,他腰板挺的硬硬的。
清晨的早裡村易地扶貧移民安置點,清新而又靜謐。一排排白牆黛瓦的聯排二層小樓整齊劃一,屋頂上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幾縷炊煙飄散在晨風裡,透著人間煙火的溫馨。
村民吳菊英一大早吃點早飯,就急匆匆地往廠裡趕,說是去上班怕遲到了。吳菊英上班的地方是陶老鄉早裡就業扶貧車間“振宇制衣廠”。
走進扶貧車間,三十余位工人正在操作電動縫紉機進行羽絨服的訂單加工。正忙著進行羽絨服面料裁剪的“振宇制衣廠”負責人謝俊說:“現在主要訂單都是內銷加工。受疫情影響,今年外貿服裝訂單少了,雖然內銷加工利潤低,但有訂單,機器、工人都閑不住。”
在實施易地搬遷扶貧富民工作中,當地政府還把建設扶貧車間作為搬遷群眾就業增收的另一渠道,真正做到“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可持續”。政府投資在每個安置區附近單獨規劃建設一個不少於500平方米的標准化扶貧車間,供電公司結合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建設,對各易地搬遷扶貧車間點所屬台區進行技改,架設線路,把電送到車間,筑巢引鳳吸引資金技術投資辦廠。讓搬遷戶中有勞動能力的通過專項技能培訓,優先到扶貧車間就業,盤活富民增收這盤“棋”,使搬遷來的農民,留得住、能致富。
“振宇制衣廠”就是筑巢引鳳引來的“金鳳凰”,謝俊家住當地周庄行政村,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讓這個在外地打拼多年的他有了回鄉創業的打算。他的這種想法正好和扶貧車間招商不謀而合,於是,他帶著資金和技術回到家鄉,准備在這片熱土上挖金掘銀,讓鄉鄰鄉親共同致富。
“現在廠裡有三十多位工人,有十幾位是貧困戶。都是附近村庄的鄉親,他們都是年齡偏大或者身體不好,不能出門打工。現在他們不用出外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還能照顧家裡,有些熟練工每月能掙三千多元。吳菊英就是早裡村的貧困家庭,她本人身體不好,在車間做些拆線頭、整理面料一類的雜活,一個月也能拿到一千多元的工資。”謝俊說。
車間的電動縫紉機還在“噠噠噠”地響著,吳菊英正忙著填充制作羽絨服的鴨絨。可以看出,她對搬遷后的新生活很是滿意。(王建)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