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長三角一體化 歷史名城宣城有方略

——宣城市市長孔曉宏訪談錄

2020年09月18日11:2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走過2000年歷史的宣城,有著文房四寶之鄉、江南通都大邑等多個名片,文化底蘊深厚。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大潮中,宣城產業集群集聚,塊狀經濟逐步形成。歷史與現代的交融中,宣城搭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速列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地處皖東南,宣城是安徽省唯一一個與蘇浙接壤的城市。早在2001年撤地設市之初,宣城就開全省之先河,作出“融入蘇浙滬經濟圈”的決定。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宣城由“圈外”變成“群內”,由“邊緣”變成“前沿”,由“成員”變成“中心”,在長三角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

前不久,宣城市市長孔曉宏接受了上海証券報記者專訪,對宣城發展方略進行全面解讀。

上海証券報:《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已發布近一年,宣城市圍繞一體化重點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如何發揮城市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

孔曉宏:東向發展、融入長三角,始終是宣城發展的不變主題。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宣城搶抓重要歷史機遇,以建設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為目標,聚力“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推動宣城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台階。

結合自身區位、產業優勢,宣城提前部署、精心謀劃,在全省率先印發《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宣城行動計劃》,明確“一區”“一樞紐”“三基地”的發展路徑和七個方面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宣城與滬蘇浙融合的緊密度明顯加深,產業的集聚度明顯加快,多方位合作的深度明顯加強。

一體化過程中,宣城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以項目化推動一體化。去年,宣城列入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509個,完成投資726.4億元,項目開工率、竣工率和投資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新建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數居全省第一位,其中82%以上的項目來自滬蘇浙地區。

爭當排頭兵,不僅是一體化的排頭兵,也是高質量的排頭兵。未來,宣城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和國家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機遇,堅持把新基建作為“發力點”,把項目建設作為“主抓手”,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任務”,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上海証券報: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城市,宣城如何依托該走廊實現產業分工協作?例如,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與上海鬆江經開區的對接情況如何?

孔曉宏:宣城經開區與鬆江經開區自2018年6月簽訂合作共建協議以來,強化園區互動、產業互聯、優勢互補,推動園區合作、產業協作邁入嶄新階段。

一年多來,宣城借助鬆江產業資源,深入推進產業分工協作,精准承接鬆江地區產業轉移,先后打造了長三角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瑞梅大健康產業園、智能綠色家具建材產業園等多個專業化園區。

今年,宣城先后引進歡廷機器人、上海樂億薄膜制品、智能綠色家具建材產業園等項目,協議引資36.7億元。福貝寵食、鷹峰電子、衡孚電子等較早入園的鬆江來宣企業投資信心更足,紛紛計劃上馬二期項目,其中,投資11.2億元的福貝寵食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已簽約落地。

宣城還充分利用鬆江科研優勢和宣城要素資源優勢,聚焦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等產業,與上海臨港鬆江科技城合作打造協同創新中心,構建研發在滬、產業在宣城的“科創飛地”新模式。

目前,G60科創走廊宣城(上海)科創中心、人才大廈項目落戶臨港鬆江科技城,宣城經開區成功獲批省“飛地經濟”首批試點園區。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過幾年的努力,宣城經開區的產業層次不斷豐富、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發展不斷壯大,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汽車零部件和高端裝備制造、休閑食品、生物醫藥為代表的四大主導產業。

上海証券報:宣城是首批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也是國家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在鄉村振興和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宣城是如何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

孔曉宏:宣城先后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低碳試點城市、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和美麗山水城市等諸多“國字”稱號,績溪縣、宣州區、旌德縣分別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近年來,宣城一直堅持“生態立市”首位戰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初步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又有宣城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圍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宣城樣板”的目標,宣城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書記擔任主任、市長擔任第一副主任的市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委員會,以最高站位、最嚴標准、最實舉措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截至8月底,宣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9.7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達95%,分別居全省第三和第二位﹔境內國、省、市控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標,中央環保督查反饋意見及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同時,宣城以全域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先后獲評中國最美鄉村10個,市級以上美麗鄉村中心村覆蓋率81.5%。

宣城還全面啟動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宣城)經濟帶建設,謀劃建設“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全面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山青、水綠、路淨、氣馨的新景象蔚然成型。

上海証券報:宣城市如何借力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賦能?

孔曉宏:我們牢牢把握金融回歸本源、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質要求,狠抓金融精准服務,著力用“金融血液”滋潤“經濟之軀”,努力為爭當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安徽排頭兵提供金融支撐。

在資本市場建設方面,宣城精准對接,傾力構筑資本市場“宣城板塊”。持續實施企業上市“翱翔計劃”,深度融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聯盟,主動邀請上交所專家來宣城調研,對轄區優勢企業上市(挂牌)進行“一對一”輔導﹔積極爭取安徽省股權交易中心在宣城設立分中心,助推更多企業在省股交中心挂牌,不斷夯實上市基礎,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接合作。

截至目前,宣城已有8家企業境內首發上市,居全省第3位﹔在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科創板挂牌企業達127家,佔全部挂牌企業數的55.2%。

上海証券報:構建長三角統一市場是實現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途徑。宣城市在探索市場要素流動等方面,會如何推進?

孔曉宏:近年來,宣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實施“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和“三聯三互三統一”工程,全面融入長三角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促進了人才、資金、數據和技術等市場要素的高效優化配置。

其中,圍繞一體化要素市場建設,宣城加快推動土地、人力資源、產權等市場交易數據共享交換,強化各類市場間的分工協作。實施“宣城籍在外優秀人才回歸”工程,舉辦“百家企業滬蘇浙行”等活動,引進滬蘇浙地區科創團隊41個,其中入選省級扶持團隊的數量居全省第3位。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出台非集中建設區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實施意見,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全要素生產率。

為建立健全一體化合作機制,宣城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價格監管、網絡市場監管、食品藥品安全、質量安全等重點領域區域合作機制,加強長三角地區執法聯動,集中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落實“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發揮環太湖毗鄰城市消費維權協作會議作用,共建一體化維權網絡。

上海証券報:交通一體化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宣城作為安徽省唯一一個同時與蘇浙接壤的市,是如何推動交通一體化的?

孔曉宏:作為安徽唯一一個既與江蘇又與浙江交界、且處於長三角天然地理中心的省轄市,宣城堅持鐵路、公路、水路、航路“四路”並進,著力打通省際“斷頭路”“瓶頸路”,基本實現了市內“域域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市外與滬寧杭“一小時交通圈”的目標。

為了強化與毗鄰地區交通協同發展路徑研究、對接,宣城市科學編制交通基礎設施國土空間規劃,加快構建公、鐵、水、空多方式立體綜合交通網。目前,已謀劃寧宣、合杭、寧杭高速二通道等6條高速公路,總裡程303公裡,均納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16—2030年)》計劃﹔6個通用機場列入《安徽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2019-2035年)》。

宣城還突出重點、打通堵點,著力強化互聯互通。宣城持續開展交通會戰,一批重大高速公路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項目陸續開竣工,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通車裡程近900公裡,居全省前列。宣城積極主動加強對接,寧宣杭高速臨安段、高淳段和溧寧高速溧陽段3條省際“斷頭路”加快建設,計劃2022年建成通車﹔申嘉湖高速西延安徽段年內開工建設。京福、杭黃、商合杭高鐵相繼通車,新增鐵路運營裡程約123公裡﹔高等級航道和千噸泊位從無到有,蕪宣機場年內完工,全市即將邁入“高鐵+航空”新時代。

圍繞打造皖蘇浙省際交匯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宣城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網,著力構建“三橫三縱三聯”的高速公路體系,推動與蘇浙毗鄰的高速公路“斷頭路”、航道“瓶頸段”全線貫通,市域范圍內的道路“微循環”保持高質量暢通,努力為“對標滬蘇浙、爭當排頭兵”提供有力支撐。

上海証券報:宣城是生態秀美之地,山靈水動。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推進,宣城如何推進旅游業加快融入長三角旅游圈?

孔曉宏:宣城身處北緯30度神秘地帶和長三角天然地理中心,是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重要成員。為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宣城積極推進與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城市旅游協作,加強品牌共建、資源共享、信息互推、客源互送,推動長三角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合作機制向高水平、深層次、寬領域推進。一是加強合作交流,構建一體化聯動發展新格局。二是加強品牌推廣,提升省際交匯區域城市新形象。三是加強營銷互惠,引爆長三角來宣旅游新熱潮。

為突出在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空間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宣城強化與滬寧杭等地共建長期、穩定、共贏的旅游目的地合作機制,聯合G60城市開展“玩轉G60 暢游長三角”線上雲游直播及朋友圈推廣活動,著力把宣城的文化、生態、旅游等優質資源更好地推向長三角城市。

同時,宣城還整合全市歷史、文化、非遺等資源,聯合南京都市圈城市共同打造“跟著考古去旅游”“跟著非遺去旅游”“跟著名著去旅游”主題線路產品,聯動市域景區、星級酒店、民宿、農家樂等文旅企業,推出一系列“高鐵+旅游”“高鐵+民宿文旅”產品,兩條“高鐵+”線路產品獲選長三角“高鐵+”快捷旅游線路產品。

上海証券報: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宣城市有哪些政策訴求和期待?

孔曉宏:在規劃建設“一地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產業集中合作區方面,一是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協調有關部委和滬蘇浙三地政府,將“一地六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集中合作區規劃建設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體系和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重要議事日程。二是建議比照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制定相應規劃、出台政策意見,支持核心區落戶在“蘇皖合作示范區+上海白茅嶺農場”及周邊區域。三是建議加快完善載體功能,重點推進合杭高速、G50滬渝高速宣廣段改擴建和寧杭高鐵二通道、南京至宣城城際鐵路建設,打通省際“半截路”。

承接產業轉移,勢必帶來能源消費的增加。當前,能源消費基數小已成為宣城經濟發展的掣肘。因此,在能耗支持方面,我們建議在長三角統一建立能源消費指標與產業項目轉移協調挂鉤機制,對轉移的產業項目原有能耗適當流轉到落戶地域。

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繞不開的是耕地佔補平衡問題,對山區市縣而言,實現耕地佔補平衡難度大。在用地支持方面,我們建議完善耕地佔補平衡指標異地交易機制,鼓勵補充耕地指標富余的地方將指標放在省級平台交易﹔對補充耕地指標流轉實行市級統籌,在地級市范圍內進行平衡。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議由國家相關部委幫助協調和督促解決“一市三省”在推進省級“斷頭路”、航道“瓶頸”建設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重點在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全力支持各地加快推進項目實施。(湯翠玲 宋薇萍)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