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堅果、添雜豆 會喝粥的人更長壽!

2020年09月03日14:45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孩子和老年人:煮軟爛

  老年人及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的兒童,由於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吃太多粗糧,會增加胃腸負擔。可選擇小米、大黃米、糙米等易消化的粗糧,烹調時要把粥煮得軟爛黏糊些,以利於消化吸收。

  體力勞動者:加堅果

  體力勞動較多的人和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對蛋白質等營養素的需求量較大。

  除了選擇燕麥等蛋白質較高的糧食熬粥外,還可以加些花生、核桃碎、瓜子仁等堅果種子,不但能補充營養,還能使粥的香味更濃。

  應酬多的成年人:添雜豆

  長期坐辦公室活動量少,很容易囤積脂肪,而且平時免不了喝酒應酬,對肝臟和腸胃功能都不利。可在粥中加入雜豆(如紅豆、綠豆)及蔬菜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利於脂肪、膽固醇代謝,同時也能保持血糖穩定。

  電腦一族:多深色原料

  辦公室一族經常面對電腦,可在粥裡加些護眼食物,如深色的大黃米、小米、黑米、紫米、枸杞、胡蘿卜等。大黃米、小米等深色食材中含有的類胡蘿卜素在人體能轉化為維生素A,有益眼睛健康﹔而黑米和紫米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能抵抗眼睛衰老。

  清熱解暑喝西瓜皮綠豆粥

  西瓜皮有利尿功用,還可清熱解暑。綠豆也能夠清熱敗火、防暑解毒,還是養脾胃的良品,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

  做法:先將大米同綠豆入鍋煮10分鐘,削去西瓜皮的外表硬皮,切成丁后加入到鍋內,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吃時可加些白糖或陳皮絲。

  養心安神喝蓮子百合粥

  百合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蓮子性平,能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此粥清香甜潤,經常服食能健胃補脾,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很好的功效,還有美容駐顏的效果。

  做法:將百合切成小塊,蓮子用熱水泡軟,然后加入大米和百合同煮,待水燒開后,再放入蓮子和小棗,改用中火繼續熬煮到熟。

  清熱祛暑喝冬瓜瘦肉粥

  冬瓜具有生津止渴,清熱祛暑的功效。與大米和瘦肉同煮,能清熱解毒、健脾利尿,兼有減肥的功效,適合暑熱煩悶時食用。

  做法:大米入鍋后煮25分鐘,將冬瓜切成小方塊,豬肉餡加鹽、濕澱粉拌勻后同加入鍋中,繼續煮10分鐘。

  解暑除煩喝絲瓜粥

  絲瓜味甘性涼,可解暑除煩。食用絲瓜粥能防止暑熱、清熱化痰,利濕解毒。身熱煩渴、痰喘咳嗽的人,可多吃一些。

  做法:先將大米放入鍋中用旺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煮至六成熟。再將絲瓜洗淨去皮,切成豆粒大的塊加入到粥中,煮到瓜爛粥熟即可食用。

  清心明目喝苦瓜菊花粥

  苦瓜有一種獨特的苦味,能抑制過度興奮的體溫中樞,可清熱解毒、清心明目。菊花性涼而味甘苦,具有清熱疏風的功效。此粥可清暑熱,有中暑煩渴症狀的人不妨多吃些。

  做法:將大米和菊花洗淨入鍋煮至水開,把苦瓜去瓤切成塊后,同冰糖一起加入鍋內,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

  降壓降脂喝荷葉蓮藕粥

  蓮藕味甘多液,荷葉性涼,它獨特的清香能夠消暑利濕、散瘀止血。荷葉蓮藕粥具有清熱解暑、降壓降脂的功效,能緩解暑熱所致的頭昏惡心、食少腹脹等症狀。

  做法:先將荷葉洗淨切碎后,放入鍋內,水燒開后撈出荷葉,汁留下,再將蓮藕切成小粒,與大米一起加入汁中煮成稀粥,加白糖調味后便可食用。

  蓮子山藥粥補脾胃氣虛

  脾胃氣虛的兒童常有面色萎黃、神疲乏力、不欲飲食、食后脹滿、大便稀溏等表現,必要的時候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參苓白術散、七味白術散等中成藥來調治,平時食療可選用蓮子山藥粥。

  制作:蓮子30克,山藥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芯,加山藥、粳米和水,煮粥食用,適用於脾胃虛弱導致食欲不振、消瘦的孩子。

  芡實茯苓粥健脾陽

  脾陽不足者,常見四肢冰冷、腹部冷痛,稍食生冷食物就容易腹痛腹瀉。典型的脾陽虛可用理中丸來調治,日常食療可用芡實茯苓粥。

  制作:芡實15克,茯苓15克,大米適量。前兩味入鍋,煮成軟爛,再加入大米適量,繼續煮爛成粥,分頓服。有健脾祛濕、澀腸止瀉的功效。

  沙參麥冬扁豆粥補胃陰

  胃陰不足的孩子平時總是口舌生瘡,伴有口干唇紅、手腳心熱、沒胃口、大便秘結等症狀。中成藥可用養胃增液湯來調治,食療可用沙參麥冬扁豆粥。

  制作:沙參、麥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約20分鐘,濾取湯汁,加入粳米、扁豆煮成粥。

  鬆子粳米粥 健脾胃補肺氣

  鬆子、粳米一起煮成粥,有補虛、養液、潤肺、滑腸的作用,特別適用於中老年人及體弱早衰、產后體虛,頭暈目眩、肺燥咳嗽咳血,慢性便秘等症。

  具體做法:選取鬆子仁50克,粳米50克,蜂蜜適量備用。先將鬆子仁研碎,然后同粳米一起煮成粥,待粥熟了之后,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味即可食用。

  這款粥可以當作早餐,在起床后還是空腹的時候食用,當然也可以在晚上睡前服食。

  鬆子性平,味甘,富含亞油酸、亞麻油酸、維生素E、鈣、鐵、磷、鉀等,現代研究表明,鬆子具有軟化血管、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另外鬆子還可以美容、通便、抗衰老。中醫認為,鬆子能夠強陽補骨、潤肺止咳、補益氣血、潤燥滑腸。

  而粳米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養陰生津、除煩止渴、健脾胃、補肺氣的作用。

  喝粥雖好 幾個誤區要注意

  1、三餐不能總喝粥

  適當喝粥確實有益健康,但不可頓頓喝。粥屬於流食,在營養上與同體積的米飯比要差。且粥“不頂飽”,吃時覺得飽了,但很快又餓了。長此以往,老年人會因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營養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營養。將粥煮得稠一些,配個肉菜,或在兩餐之間吃些點心等,都能補充能量。

  2、冰粥並不可取

  冰粥是夏天的熱賣食品,但它不適合體質寒涼、虛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僅會使人體的汗毛孔閉塞,導致代謝廢物不易排泄,還有可能影響腸胃功能。

  3、糖尿病人喝粥要適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容易餓,而粥具有消化快的特點,很容易讓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內還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動過大。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適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4、胃不好的人少喝

  不少人認為粥養胃。但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因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可以幫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偏高的粥在進入胃裡后,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這同樣不利於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應選擇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人民健康網綜合自農民日報、生命時報、健康時報)

(責編:馬玲玲、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