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上學?心理專家支招應對 “開學綜合征”

2020年08月31日16:52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又是一年開學時。和對新學年的期待一起出現的,還有熟悉的“開學綜合征”。從“暑假模式”切換到“校園模式”,總有一些孩子適應不了。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耿峰表示,如果孩子在開學前后出現了失眠、焦慮、胃腸道不適、好發脾氣等情況,很有可能是“開學綜合征”作祟。

都說“神獸歸籠天下太平”,可合肥的王女士最近卻苦不堪言。

原來,王女士的兩個女兒,今年9月一個上一年級,另一個上初一。小女兒從小一直都是“乖乖女”,因為性格一直很溫順,家裡人還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小綿羊”。沒想到八月份開始,“小綿羊”就像變了一個樣,像“炮仗筒”一樣一點就炸,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外加大哭大鬧。

大女兒則是另一副模樣。去新學校報名回來后,她就告訴媽媽自己很擔心初中的學習生活,總是郁郁寡歡,干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

“這就是 ‘開學綜合征’,它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名字,而主要是指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 耿峰表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出現“開學綜合征”,原因也是不同的。

小學生由於年紀小,自控能力差,經過假期后容易產生不適應的現象,比如上課難以遵守課堂紀律,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出現情緒改變,比如好發脾氣,易激惹等﹔

初一、高一學生面臨新的環境,容易因為環境的陌生產生焦慮情緒,比如需要認識熟悉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部分學生面臨從走讀變成寄宿,對學習的要求也會改變﹔

初三、高三的學生因為進入畢業年級,升學壓力會明顯變大,容易帶來抑郁、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失眠,食欲下降等表現﹔

那麼如何應對“開學綜合征”?耿峰也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調整作息時間,慢慢向正常學習的時間靠攏,減少“電子屏幕”使用時間,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回歸正常飲食習慣。還可以陪孩子一起挑選准備新的文具,特別是進入新環境學習的學生,創造“儀式感”。

其次,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適當鼓勵和引導,特別是對於幼升小和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開學可以見到老師和同學了,可以有更多時間和同學在一起了等。同時還要提醒孩子,開學之后也要做到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個人衛生。

最后,開學后如果出現了“開學綜合征”的某些表現,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要先接納這些表現,因為經歷假期后進入學校學習出現某些不適應的表現是很正常的,這種接納本身就會減少孩子的焦慮情緒。

如果在做到以上准備后仍然存在持續不適應的情況,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則需要到專業機構讓醫生當面評估孩子的情況,再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周坤 朱世玲 李皖婷)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