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實施五大工程補齊排水防澇短板

2020年08月28日07:22  來源:合肥在線
 

8月27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安徽已經下發專門的實施方案,要求按照大城市能有效應對30—50年一遇降雨、中小城市能有效應對20—30年一遇降雨的標准,實施五大工程補齊排水設施短板,力爭五年時間總體消除城市內澇重點隱患。

總體消除城市內澇隱患

按照要求,9月底前各市完成城市排水防澇重點項目建議書編制。各地要及時修編城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結合氣候特點,合理確定城市排水管渠、泵站建設標准,以及城市內澇治理標准,明確排水分區和排水出路,充分利用和恢復城市河湖水系,規劃超標雨水調蓄和行泄通道。

根據目標,全省將按照大城市能有效應對30-50年一遇降雨、中小城市能有效應對20-30年一遇降雨的標准,迅速實施城市積澇點綜合整治,進一步排查城區下穿立交橋、低窪地、地下空間、隧道涵洞等設施,確保明年汛前發揮作用。

堅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統籌新老城區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綜合自然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通過五年努力,總體消除城市內澇隱患,建立完善“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滯削峰、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體系,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實現河湖水系自然連通

省住建廳提出要根據城市排水防澇問題“病灶”,著力實施積澇點綜合整治、排水管渠泵站改造提升、行泄調蓄建設、源頭減排、信息化建設等五大工程。

其中,加快實施城市雨水管渠建設提升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修復或改造錯接混接、破損堵塞的排水管網,提高城鄉接合部雨水管渠覆蓋率。優化雨水口和排放口布設,對自排不暢或排澇能力不足的,要進行泵站改造提升,提高機排能力﹔對外水頂托現象突出且暫不具備改善條件的,建設大型排澇泵站。

有序利用城市河湖水系等作為汛期澇水調蓄行泄通道,統籌納入城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細化雨洪行泄和調蓄工程計劃,合理布設雨水調蓄設施,發揮削峰錯峰作用﹔系統開展城市水環境治理,實現城市河湖水系自然連通﹔實施河道整治工程,減輕不利河勢河段對城市防洪排澇的壓力﹔結合城市更新改造及生態修復,加快恢復城市原有河湖溝塘等調蓄水面,有效治理外洪侵襲,消除外洪影響。

生態修復“增綠留白”

源頭減排上,全省將加快雨水滲透及利用改造工程,完善海綿型建筑與小區、公園和綠地、道路和廣場等“三類海綿體”以及水系水環境的源頭減排措施,結合生態修復和功能修補“增綠留白”,保留天然蓄滯洪區。

在城市建設和更新中,因地制宜地使用透水性鋪裝,增加下沉式綠地、植草溝、人工濕地等,控制雨水地面徑流﹔嚴格管控措施,凡新區建設以及老城區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全部按照海綿城市要求落實到位。

此外,安徽要求各地落實新基建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城市排水防澇信息系統,在排水設施關鍵節點布設必要的雨量計、液位計、流量計、視頻監控終端,加強城市下穿立交橋、地下空間、隧道涵洞等重點設施的視頻監控。(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奇 實習記者 陸珊珊)

(責編:關飛、常國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