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韻》釋:灣,水曲也。《江行無題一百首》和《喻世明言》等文獻均有對“灣”的記載,如“一灣斜照水,三版順風船”“就橋下灣住船,上岸獨步”。合肥的“灣”,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建筑文化,沿襲著千百年來的鄉風民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時空輪盤的流轉,烙刻了無盡的民間軼事和傳說,在歲月變遷中呈現出獨特靚麗的廬州風情。
蘇灣:巢湖民歌的發源地
蘇灣,是巢北重鎮,百年古鎮,合肥的東大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巢湖民歌的發源地之一,全國著名的文化名鎮、生態之鄉,是合肥市投向長三角懷抱最近的地方。這裡人杰地靈,物華天寶。
“文化名鎮、生態之鄉”蘇灣 盛利者 攝
蘇灣鎮東依滁河,南擁群山,層巒疊嶂,綿延數十裡,古有小黃山之稱。境內峰明水亮,林密樹茂,綠樹掩映,環境優美,擁有黃山廟、黃山書院舊址、龍華寺遺址、龍華山泉、石鏡山、天台禪寺等歷史文化遺跡。因為這裡峰巒間山窪多有泉水,適合人類居住,自明初陸續遷徙至此眾多移民,有“黃山三百六十窪,窪窪有人家”之說。這裡還曾是早期老巢縣八大區之一黃山區政府的所在地。蘇灣又稱蘇家灣,其得名源於姓蘇的人家,源於清末戰亂時修建的一條簡易公路,沿著小黃山,彎彎曲曲。蘇姓是鎮上的大姓,據說是四川眉山堂的后裔,是北宋文化巨人蘇東坡的后人。
這裡自古就是一處交通要道。從江淮咽喉合肥到六朝古都南京,必須通過這裡的一條驛道,歷史上,春秋末期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從這裡逃遁到吳﹔三國時曹操路過這裡南征﹔南宋抗金名將牛皋在這裡氣死金兀術,笑死成佛﹔元末朱元璋南伐陳友諒路過這裡﹔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撤離路過這裡……
這裡有深厚的歷史人文、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黃山山脈東北有涂山,涂山文化的核心是“禹娶涂山”。在舜禹時代,大禹便被命來涂山治水,並在涂山會盟有巢氏、涂山氏等,后又與涂山氏聯姻,娶涂山女偃攸,生子啟,夏啟后來成為夏王朝第一個皇帝,涂山后被封為涂山國。
涂山文化研究的重要貢獻,既証明涂山是“禹娶涂山”發生地,巢湖是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同時還發現這裡是我國最早的民歌“南音”的誕生地,是巢湖民歌的創生地和傳承地,並將巢湖民歌的歷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
蘇灣的千年古銀杏
蘇灣司集民歌享譽全國。1955年春,司集民歌手胡吉英把民歌《姑嫂對花》唱進了懷仁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58年9月,中國文化部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在司集共同主持召開了“全國社會主義歌詠運動現場會”。1958年司集被國務院評為“社會主義勞動先進單位”,授予“全國文化之鄉”稱號。2006年5月,以“司集民歌”為主體申報的巢湖民歌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進一步挖掘、傳播、傳承、發展地方傳統文化,蘇灣鎮成立了兩家民歌傳承基地,蘇灣鎮中心小學被評為安徽省民歌傳承基地,司集民歌協會被評為合肥市民歌傳承基地。
除了深厚的歷史人文,蘇灣還擁有巢湖境內最多的古木,2018年晉級“安徽省森林城鎮”。千年古銀杏,幾百年的古木瓜、古山楂,百余年的朴樹、梓樹、黃檀等許多名木分別為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木。其中,廣佛寺和天台禪寺的兩棵銀杏為環巢湖地區最古老的銀杏樹。
近些年,蘇灣鎮將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納入總體規劃,結合“四好農村路”、創建森林城鎮、森林村庄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並實施,分級負責,分級監管,打造出一個生態的小黃山、美麗的蘇家灣。
美麗鄉村建設讓舊日村落華麗蛻變,成為蘇灣大地又一道靚麗的風景。其中的山戴村還獲得安徽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合肥十佳淨美鄉村、巢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殊榮。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