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醫大四附院抗洪救災醫療隊的15天

2020年08月11日15:0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7月以來,受連日強降雨影響,省內多地出現嚴重洪澇災害,為確保一線防汛抗洪人員的身體健康安全,27日,安醫大四附院聞“汛”而動,迅速組建抗洪救災醫療隊奔赴滁州。醫療隊在繁忙的工作間隙,寫下了工作筆記。(本文節選部分)

7月27日

到達滁州后與市衛健委及市疾控相關工作人員召開座談會,詳細了解了滁州市受災情況、安置點介紹、醫療救治情況及衛生應急工作開展情況。

當天下午,醫療隊來到南譙區珠龍學校安置點,查看了隔離室、食堂、住宿環境及廁所等。目前尚未發現傳染病病例。個別村民手足皮膚接觸洪水后出現皮膚瘙痒現象,醫療隊給予外用藥物對症處理並留下聯系方式,提出注意慢性病人的管理和病情監測,同時繼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7月28日

醫療隊先后來到古河鎮街道醫療監測點、古河中學安置點,受災群眾家中及古河鎮衛生院。古河鎮街道醫療監測點疫情監測記錄本配備齊全,基礎藥品保障到位,防疫工作開展規范有序,暫時未發現傳染病病例。古河中學安置點所有受災群眾已於27日下午全部回到家中,但該安置點尚保留一間備用安置室。在部分受災群眾家中,醫療隊詳細詢問大家的健康狀況,並一一解答大家的健康問題。

7月31日

醫療隊上午趕往潘村鎮飛思卡爾希望小學,現場為安置點群眾提供醫療服務,當時接診到一例全身肌肉萎縮中年患者及一例全身皮膚瘤樣增生老年患者,建議其到神經內科及皮膚科就診。

隨后我們趕赴潘村鎮中學安置點,到達后我們首先查看安置點醫療服務站,站內醫護人員在崗,防疫工作常態開展。該處安置群眾23戶,計57人。同其他安置點一樣,安置點內老年人較多,也有不少兒童,我們強調關注傳染病防范的同時同樣要加強兒童監護,杜絕意外傷害事件。隨后我們實地走訪群眾的吃住情況,強調用水用電用氣安全,食品加工中葷素分開、生熟分開,杜絕腸道傳染病。在進行義診服務后離開該安置點。

8月2日

醫療隊趕到潘村中心小學安置點,這裡一共安置轉移群眾57戶,合計137人,安置點飲水衛生,膳食自理,一家一廚,衛生達標。安置點有醫護留守,環境消殺滅菌及防疫登記工作順暢。安置點老年人較多,我們隨后進行現場義診並發放部分藥品。省疾控張寧對安置點群眾強調了食品及飲水安全問題,同時進行新冠肺炎防控宣教。

8月3日

在鳳陽縣黃灣鄉中學安置點,醫療隊提出如下建議:1.安置人員較多,要重點保障飲食衛生,杜絕食源性傳染病。2.安置村民以老人及兒童為主,要做到每日巡視,確保用水用電安全。3.駐點醫護人員要做好早晚巡視,發現發熱或腹瀉患者及時隔離治療,必要時上級轉診。考慮到安置點老年人和兒童居多,適合開展義診和健康宣教工作,與駐點相關領導溝通后安排8月4日上午在黃灣中學舉行義診。

8月5日

在鳳陽縣黃灣鄉黃灣小學安置點,發現村民中腹瀉人員偏多,但經過駐點醫生對症治療均控制。我們隨后察看了食堂及廁所衛生情況,最后進入每一間宿舍走訪每位村民並傳達對大家的關心。我們在察看后對黃灣小學安置點提出如下建議:1.安置人員較多,廁所及宿舍地面衛生較差,需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及環境消殺工作。2.腹瀉時有發生,食堂蒼蠅較多,要認真做好防蚊蠅及防鼠工作,嚴格把控食品衛生安全關,杜絕腸道傳染病發生。3.安置點人員相對密集,腸道及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工作時刻不能鬆懈。4.安置點僅對出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建議每天對在住人員進行2次體溫測量並做好記錄。5、含氯消毒液不能放在太陽能直射的地方,應該放置陰涼避光處儲存。

8月6日

按照工作流程安排,專家組走訪棗巷中學安置點,安置點臨時醫療站工作人員在崗。通過與棗巷衛生院張懷超院長交流,我們得知這裡原安置村民148人,均為備用泄洪區居民,家中並未進水,現在淮河鳳陽段水位已經下降至警戒線以下,原轉移安置群眾已於8月5日離開安置點回家居住。隨后在棗巷衛生院院長帶領下我們一行七人參觀了棗巷衛生院。衛生院設有體溫檢測點和預檢分診,但是沒有近期體溫檢測和預檢分診記錄,交談中得知一旦發現發熱患者即120轉診至縣中醫院。建議繼續加強新冠肺炎的防控意識,做好轉診及登記工作。

下午專家組巡視整段棗巷鎮淮河大壩,詢問駐守大壩人員水位情況,了解駐守人員身體健康情況,傳達了省裡對抗洪一線人員的關心,隨后贈送防蚊虫及皮膚止痒、消炎藥品后離開。

8月9日

根據工作安排,考慮到全椒縣是此次洪澇災害中受災最重地區,醫療隊再次決定對全椒縣的災后防疫做檢查督導。針對洪澇災害后,人與蚊蠅鼠等接觸的機會增多,增加了傳染病傳播流行風險。專家組給予指導做好防蠅防鼠滅蚊工作,預防腸道和虫媒傳染病﹔此外,人在洪澇災害中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緒,嚴重的會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災難最終都會過去,保持樂觀心態,有助於積極應對,重建家園。直到目前情況,經過周密防疫部署,暫未見災后疫情發生。

8月10日

經過2周的工作,醫療隊完成了所有安置點群眾及抗洪搶險人員的醫療救治工作﹔並且對災害相關疾病如消化道疾病、高溫中暑、慢性病及急危重症等防治工作和血吸虫病流行區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完成了省衛健委工作計劃,並確保洪災之后無大疫。(付艷 整理)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