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合肥】尋訪古跡留駐時間 文化傳承百世流芳——文峰塔

2020年08月10日08:4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合肥的一處處古跡,古韻悠遠。

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滄桑變化,

承載了歷史的記憶,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它們更像是一個個時間的串連者,

帶領一代又一代的合肥人“親歷”並銘記歷史。

雖“人已非”,但“物仍是”,

對藝術的保護,對歷史的尊重,

更是文化的最有力傳承。

看一看廬州古塔

半生風雨半身傷 悠悠寶塔話滄桑

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

便是位於巢湖姥山島的文峰塔

姥山是廬州的“水口”,孕育出人杰地靈之地,代代出文官武將,但卻唯獨沒有出過狀元。據《巢湖志》等記載,文峰塔初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當時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的民謠,廬州知府嚴爾圭為印証此謠,在姥山上主建了這座塔,但工程至四層時停工。到了清代光緒年間,李鴻章倡議續建,工程由閑居在家的淮軍名將吳毓芬負責。建成后,李鴻章題“文光射斗”,並作《姥山塔碑記》刻於石。

○文峰塔。

據記載,文峰塔在現代一共修繕過三次。分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以及2013年、2019年進行修繕。其中屬2013年工程最為浩大。主要對文峰塔的塔體,塔基周圈平台進行維修保養。

姥山島的文峰塔1998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身由條石壘成,高51米,7層八角,塔內保留李鴻章、李瀚章、李鶴章及首任台灣巡撫、“銘字營”劉銘傳,“盛字營”周盛波,“樹字營”張樹聲,“華字營”吳毓芬,“慶字營”吳長慶等二十余通淮軍將領題刻。因此,有人稱:一塔之內,移步看遍,如同重溫半部晚清史。

來源:文藝合肥

(責編:郭宇、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