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速擴容 8月份地方債發行或達萬億元

2020年08月10日08: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以來,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地方債發行持續提速擴容,今年前七個月專項債累計發行超2.46萬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超2.26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並完成今年3.75萬億元限額的60.4%。

  業內預計,伴隨抗疫特別國債全部發行完畢,剩余約1.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即將迎來新一輪發行高峰。地方債資金將加快落地,預計下半年“兩新一重”領域專項債佔比將進一步提升,持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並最大限度補短板,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8月起地方債發行迎高峰

  “適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這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的重要方面之一。今年我國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1.6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財政部日前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披露了債券發行進展。截至7月31日,地方政府已發行債券37586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2902億元、專項債券24684億元。其中,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發行22661億元,完成全年計劃37500億元的60.4%。截至7月31日,抗疫特別國債已累計發行10000億元,順利完成發行任務。

  報告稱,統籌把握新增專項債券與抗疫特別國債、一般債券發行節奏,妥善做好穩投資穩增長和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確保專項債券有序穩妥發行,力爭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

  業內預計,伴隨抗疫特別國債全部發行完畢,剩余約1.5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將迎來新一輪發行高峰。

  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湯林閩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6月、7月發行的地方債分別為2867億元和2722億元,相對於5月13025億元的發行規模幾乎處於相對停滯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是為抗疫特別國債的發行騰出空間,確保發債工作順利推進。如今抗疫特別國債已經發行完畢,地方債發行將回歸正常軌道。

  他表示,當前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已完成全年計劃的60.4%,剩余共計14839億元新增專項債要求“力爭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月均發行量近5000億元,加上新增一般債券和再融資債券,接下來三個月,月均發行地方債規模預計將達萬億。

  資金加速輸血“兩新一重”

  如何管好用好全年3.75萬億元專項債資金?財政部部長劉昆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強化“借、用、管、還”全鏈條、全方位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其中,在“借”的環節合理把握發行節奏,在“用”的環節優化債券資金投向。堅持專項債券必須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融資規模與項目收益相平衡。嚴禁用於置換存量債務,嚴禁用於發放工資、單位運行經費、發放養老金、支付利息等,嚴禁用於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企業補貼等。在“管”的環節加快資金使用進度。依托信息系統,對專項債券發行使用實行穿透式、全過程監控,層層壓實責任,督促加快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近日,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專項債的發行、資金使用等方面做出進一步規范和強調。在投向領域上,再次強調積極支持“兩新一重” 項目,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報告指出,隨著一系列政策強調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下半年“兩新”領域專項債佔比或將進一步提升,持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並最大限度補齊短板,解決傳統基建項目需求階段性飽和問題,並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湯林閩表示,當前做好專項債建設項目推進工作非常關鍵,一方面,要注重資金及時到位和項目按計劃開工建設,不滯留或挪用資金,不拖延項目正常進度﹔另一方面,要保証項目質量,確保項目建成后能取得預期效益。做好專項債建設項目儲備,最重要的是按照政策側重和禁止的標准,全面、准確、合理評估每一個備選項目,把好准入關,並定期或不定期篩檢和抽查項目庫,及時發現和剔除不合適的項目,提高項目儲備質量。

  擴大有效投資效應更趨明顯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7月14日,已發行的2.2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用於國務院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領域。其中,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以及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1.86萬億元,佔比83%。各地約有2200億元專項債券用作鐵路、軌道交通、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有利於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業內指出,下一步,伴隨著地方債加快發行和資金投入使用,助力擴大有效投資的效應將會更加顯現。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毛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大規模地方債發行,資金如何落實最為關鍵。既要有助於經濟恢復,又要保証財政可持續,做好平衡很重要。“項目的儲備、發行、用債資金管理和償還,都壓在地方政府頭上。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誰舉債誰負責,不作為不行,亂作為也不行,對地方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他看來,地方政府應積極探索地方債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尤其是交通基建、水利基建、公共衛生、教育等具有公益性的項目,既能擴大投資也有利於民生和就業的項目要多注重儲備、多重視推進。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報告預計,年內專項債仍將持續提質增效,資金投向上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領域建設以擴大有效投資,並積極探索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在專項債作資本金比例有望提升的背景下,全年理論上最多可撬動近六萬億元基建投資、拉動名義GDP增速約4.5個百分點,但發揮穩增長作用的同時仍需把牢風險關,助力積極財政更有效。

  “完成發行可以說只是做好專項債相關工作‘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專項債能否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湯林閩也指出,一方面要加快專項債資金使用進度,促進相關項目落地,另一方面要確保專項債資金投向合理,既要讓專項債資金側重投向政策重點項目,又要防止專項債資金流入政策禁止領域。下一步抓落實的關鍵在於確保專項債資金及時、落地和有效,積極支持“兩新一重”、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更好助力做好“六穩”、落實“六保”工作。

(責編:歐愷、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