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你的心願實現了

汪瑞華

2020年08月10日10:56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54歲的貧困戶馮蘭香至今回憶起李夏,淚水仍會在眼裡打轉。她無法忘記,即便到了荊州鄉任職還與她親切攀談的那張青春的臉龐,手機裡也還保留著李夏的微信和電話號碼。

一年了,“時代楷模”李夏離開他牽挂的長安鎮和荊州鄉百姓整整一年了,讓馮蘭香欣慰的是,身邊來了接棒幫扶她的扶貧干部,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刻也沒止步。

在李夏工作過的長安鎮,一大批鎮村干部以他為榜樣,在脫貧一線沖鋒陷陣、揮洒汗水,在他未完成的幫扶路上,續寫了一幕幕幫扶故事,帶來新變化,譜寫新圖景。

高楊村村部通往胡村塔村民組之前窄窄的田埂路已經成為一條4米寬的機耕路。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機耕路修通了

2017年6月,時任長安鎮紀委副書記的李夏到高楊村,擔任黨建指導員。

在長安鎮任職的那7年零3個月,李夏把群眾當家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有事情,找李夏”成了當地群眾的“口頭禪”。

初到高楊村,李夏就走村入戶,和村民打成一片,拉家常、訪民情,隻花了短短一個月時間就跑遍了全村,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當得知村部通往胡村塔村民組隻有一條窄窄田埂路,由於工程造價大、征用農戶田地多等原因,遲遲沒有改造。李夏第一時間就帶領村干部四處奔波,謀劃機耕路的修建。

“過去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兩個自然村之前通行十分不便,村民出行要麼用獨輪車,要麼就靠肩挑背扛。”高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胡德新坦言道。

通過前期走訪,在征得兩村村民意見后,去年6月,高村到胡村塔的機耕路正式動工建設。不到一個月時間,20多戶5000多平方田地全部清理騰出。如今,一條880米長、4米寬的機耕路實現通車,切實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題。

“要不是當初李夏的爭取,那條田埂路還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進出村通道。”胡德新說,

不僅如此,在擔任高楊村黨建指導員18個月的時間裡,李夏為村裡爭取了5個基礎設施項目,極大改善了高楊村的村容村貌。

菊花種植已經成為高楊村的主導產業。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菊花獲豐收了

已經是高楊村村民組組長的胡中武,原本是村裡的貧困戶,如今但凡提及李夏,滿口的夸贊和敬佩,“很實在,就是看到路上有牛糞,都會到村民家中借把鐵鍬自己去鏟掉。”

高楊村山多地少,當地的村民除了種點水稻、玉米等傳統作物之外,這兩年,菊花種植慢慢多了起來。胡中武就是種植戶之一。

“過去種的少,也沒學啥技術,完全是看天收,年成好就多收一點。”胡中武告訴記者,但去年種下了13畝地,每畝收入比以往能多出兩千塊錢,這要得益於李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過去大伙兒不懂技術、缺乏經驗,怎麼種產量都上不去、效益也一般。直到李夏來了之后,才有了改觀。到了高楊村,得知有不少村民種植菊花,老家產貢菊的李夏,就三番五次邀請來技術員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種植戶。

一來二去,但凡村民在菊花種植上碰到難處,都會找李夏。

過去高楊村隻有幾十戶三四百畝地的菊花,而今擴大到了180戶1400多畝,之前並不被看好的菊花,眼瞅著成了村民的脫貧致富產業。

“現在我們村民收入的近八成,都靠種植菊花,刨去化肥、人工成本,一茬下來畝均純收入可以達到5000多元。”胡中武如是說。

李夏曾經工作過的高楊村。績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集體收入增加了

作為黨建指導員,來到高楊村的李夏,始終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幫扶的重中之重。過去的高楊村集體經濟不足2萬元,幾乎相當於一個空殼村。

窮家難當,李夏便和村“兩委”干部經常坐在一起,為村級集體經濟想點子、找出路。

如今成了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的際下水庫,李夏在長安鎮的時候,沒少忙活。“之前水庫由33戶村民自己投放魚苗,每戶出資100元。”高楊村黨總支委胡高豐說,按理到了收獲的季節個個都有勁兒,可到底是分魚、分錢,是按人頭分還是按戶頭分,一下子眾多難題擺在了村民面前。

由於大家伙意見不統一,水庫裡放養的魚遲遲捕撈不上來,村民隻能是干著急。

為收回元塘村民組的經營權,李夏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經過兩個多月的爭取,村裡頭成功收回水庫的經營權。去年2月份,村裡還追加投放了8000尾魚苗,當年就見到了效益,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萬元。

“村民矛盾化解了,關鍵是村集體經濟還多了創收渠道,現在大家伙都沒怨言。”胡高峰說。

雙腳沾著泥土,心中裝著群眾。

為解決道路對村裡發展的制約,李夏實地勘查,帶著村干部和群眾做方案、拿對策,積極申請、推進項目﹔為解決村裡產業發展瓶頸,他帶領村干部和群眾學經驗、找路子,立足當地資源,大力發展菊花、茭白等特色產業﹔為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渠道,他不厭其煩地挨家挨戶做工作……

如今的高楊村,機耕路修通了,致富產業起來了,村集體收入也上去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整村也已順利脫貧。

(責編:吳西露、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