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人進 合肥市積極開展災后生產自救

2020年08月04日16:22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合肥8月4日電(趙越 實習生楊珖)8月3日下午,合肥廬江縣樂橋鎮詹店村的稻田間,兩台收割機來回穿梭搶收早稻。洪水消退后,樂橋鎮受災村民搶抓農時,全力開展生產自救。

汛期以來,合肥市遭受洪澇災害,農業生產遭受了巨大損失。當前,合肥市正開展災后自救和恢復生產等工作。

廬江縣農民們正抓緊晴好天氣搶收漫水稻 左學長攝

據合肥市農業農村部門統計,截至8月3日17時,全市農業直接經濟損失41.4億元,其中,大田作物和設施農業受災256.11萬畝,成災184.49萬畝,絕收94.01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8.6億元,其中廬江縣、巢湖市、肥西縣受災嚴重。損毀棚舍面積11.13萬平方米,家禽死亡36.5萬隻,經濟損失2062萬元。水產養殖受災面積14.43萬畝,稻漁綜合種養受災面積21.16萬畝,直接經濟損失8億元。農田水利建設田間道路、灌排溝渠、橋涵閘損毀直接經濟損失14.6億元。

水退人進 災后自救 左學長 攝

7月31日,合肥市出台《關於恢復災后農業生產指導意見》,明確做好災情核查、生產排水、科學調度、要素供應、保險理賠、產業扶貧、強化防疫,資金保障等8項恢復措施。合肥市級財政已先行預撥5000萬元補助資金,用於種植業、設施農業災后恢復生產所需的改種補種種子、化肥等農資購置﹔畜牧業棚舍修復、防疫物資購置﹔漁業種苗購置、設施修復等。

搶抓農時 生產自救 左學長攝

合肥市農業部門還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根據退水順序,制定對應措施,根據各地汛期受災情況,結合實際,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選擇生長期適合的水稻、蔬菜、雜糧、豆類、鮮食玉米等作物,確保應補盡補、能種則種,爭分奪秒恢復生產,做到“退出一塊,補種一地”。

截至8月3日,合肥市農作物應補改種面積79.4萬畝,已補改種面積27.56萬畝,受災田塊災后田管面積162.8萬畝次﹔畜禽棚舍恢復23家、1.8萬平方米﹔水產養殖恢復3萬畝。

(責編:歐愷、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