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密爾頓》: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

2020年07月27日13:51  來源:新京報
 

  “我們基本上是用3天拍完一部電影,我們合作默契,畢竟都在戲裡磨合一年多了。”——米蘭達(圖最右者)

  手拿10美元的米蘭達。

  160分鐘的音樂劇《漢密爾頓》官方拍攝版在Disney+上線后,IMDB評分9.1,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6。

  為了將《漢密爾頓》搬上舞台,編劇、作曲及主演林-曼努爾·米蘭達籌備了6年,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演員們通過嘻哈說唱的音樂形式講述幾位美國開國元勛的歷史。“當你看到黑人和棕色人種的表演者講述我們國家的起源時,它就有了不同的含義。”米蘭達說。

  傳記可以用嘻哈來演繹?

  2008年,米蘭達去墨西哥旅行,他想在休假時讀一本很厚的書,就順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大部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2004年出版、羅恩·切爾諾著的人物傳記,一共818頁。

  米蘭達讀漢密爾頓的傳記時,他突然覺得“很懂這個人”。因為書中記載的漢密爾頓離開加勒比海地區,然后來到紐約接受教育的經歷,“就是在寫我爹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故事。這讓米蘭達產生了強烈的精神共鳴。並且,米蘭達是音樂劇的死忠粉,尤其是嘗試將歷史搬到舞台的那種音樂劇。他讀這本書時,想到很多位著名的說唱嘻哈歌手,他覺得這本書完全可以由一個嘻哈故事來演繹。

  回到紐約,米蘭達邀請原著作者羅恩·切爾諾去看自己創作的音樂劇《身在高地》。演出結束的后台,米蘭達告訴切爾諾,正在讀他的書,嘻哈歌曲不知不覺就從頁面裡浮現出來了,這會是自己下一部音樂劇。

  第一首歌在白宮唱火

  當28歲的米蘭達覺得美國首任財政部長的故事可以改編成音樂劇時,他為這部劇創作的第一首歌是關於漢密爾頓的身世,后來成為全劇的開場曲《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這首歌寫了一年時間。

  2009年5月,米蘭達被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參加“詩歌、音樂和演講之夜”。他本來是被要求表演獲得托尼獎的音樂劇《身在高地》中的一段曲目,但米蘭達卻臨時改為剛創作完成的那首4/4拍饒舌歌曲。美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被用嘻哈的方式唱出來,白宮內的政要們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一個野種/孤兒/蕩婦生的蘇格蘭人后裔/冥冥之中降生於加勒比海的不毛之地/骯臟破落/一貧如洗/如何成長為一名才子/一代傳奇……”當米蘭達站在台上用rap演唱完的時候,台下的奧巴馬夫婦帶頭起立鼓掌。當晚米蘭達的表演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米蘭達意識到“是時候寫出一部音樂劇了”,兩年時間寫好了兩首歌曲后,他開始加快創作速度。

  46首歌,不給觀眾喘息時間

  現年40歲的米蘭達成長於上世紀90年代,那是美國嘻哈音樂的一個黃金時期,他創作的《漢密爾頓》中有爵士、靈魂樂、R&B,以及傳統百老匯音樂劇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嘻哈元素。

  他給劇中每個角色配以不同嘻哈風格以符合人設,喬治·華盛頓(美國首位總統)饒舌的時候是一板一眼,像個節拍器一樣,因為那種風格和他的思考方式很相似,都是完全遵照節拍的。但是拉法耶特(第一位志願參加美國革命的法國貴族)則有一個琢磨的過程,他最開始的饒舌非常簡單,有點像80年代初期的饒舌節奏,但是到了后來,他的節奏非常瘋狂,是正常歌唱的兩倍甚至三倍速度。

  《漢密爾頓》與其他音樂劇最大的不同在於,段與段之間不用純對白進行銜接,全部用歌唱的形式貫穿其中,全劇共有46首歌曲,160分鐘的時長幾乎一氣呵成,語速之快,歌詞量之大,不給觀眾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二次受邀白宮表演

  2015年1月,《漢密爾頓》在著名的紐約公共劇院首演,票被一掃而空,並且加場的票也已售罄。紐約公共劇院藝術總監奧斯卡·尤斯蒂斯不止一次將米蘭達比作莎士比亞,“在《漢密爾頓》中,米蘭達所做的與莎士比亞在他的歷史劇裡所做的一樣,都將普通民眾的聲音提升為詩歌。莎士比亞提升為抑揚五步格詩,而米蘭達則是提升成饒舌、嘻哈、R&B,通過詩化的語言把榮光賦予到人民身上,自莎士比亞之后,沒有人像米蘭達一樣做得這麼好。”

  2015年3月,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拉沃恩·奧巴馬在社交媒體發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我們都在白宮東翼等著你。”時隔6年,米蘭達再次收到奧巴馬邀請,率《漢密爾頓》劇組到白宮表演部分曲目,為演出造勢。

  首演半年之后,《漢密爾頓》登上了百老匯舞台,依舊火爆,一票難求。

  攝像機在表演者間移動

  此次在Disney+上線的音樂劇《漢密爾頓》是2016年6月在紐約百老匯的理查德·羅杰斯大劇院拍攝的,共拍攝了3天,其中有2天是拍攝了日場和晚場兩場不同的演出,這也是初版卡司們的最后一次演出。

  音樂劇官方拍攝的導演是托馬斯·凱爾,指導過音樂劇《身在高地》、歌舞片《油脂》等,在舞台表演轉化為音響語言方面很有經驗。

  3天的現場拍攝時間中,其中的1天使用了多台攝像機,超過100個麥克風被用來錄制現場版,音樂劇裡有13首關鍵歌曲在演出過程中被拍攝,斯坦尼康、起重機和攝像機在表演者之間自由移動。這種“沉浸式”的展現舞台藝術的拍攝方式,有著前排VIP坐席都無法企及的優勢——演員服裝質感及布景設計的細微呈現﹔特寫鏡頭和靜止時刻強化了歌曲的親切感﹔靈活的攝影技術使劇中有爭議的“內閣之爭”高潮戲氣氛更加激烈﹔大量廣角鏡頭和俯拍鏡頭運用加重了大事件的厚重感,例如結尾那場致命的決斗,為渲染戲劇沖突,採用了最主觀的機位。

  受疫情影響,百老匯將關閉至2021年1月3日前。而Disney+上線的官方拍攝版本《漢密爾頓》應該是除了在劇場外,這個藝術對觀眾的最好呈現了。紐約公共劇院的資深工作人員杰裡米·麥卡特曾評價:這是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我們都不應該錯過。

  漢密爾頓是誰?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頭像就印在10美元鈔票上。他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是喬治·華盛頓的參謀長,也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憲法》起草人和簽署人之一。但在這些榮譽之前,他出生在加勒比海地區,帶著私生子稱號的恥辱長大,移民到美國后,他憑借自己的決心和智慧,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音樂劇《漢密爾頓》就是講述這位開國元勛政治生涯的故事。(記者 滕朝)

(責編:馬玲玲、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