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廬州島 人文薈萃地——生態姥山島 天然一綠洲

2020年06月08日10:1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合肥地處江淮之間,環抱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通過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可以通江達海。這裡環境優美,山川秀麗,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因而古往今來,不僅被人們譽為“文化之鄉”,還被稱為“旅游勝地”。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既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又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可謂“山川佳麗·人文娟秀”。其中,廬州的島嶼文化更是獨具特色、堪稱一絕。

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合肥,

自古河汊密集,

合肥的名稱由來及歷史文化,

都與水息息相關。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座島

相信合肥的很多小伙伴都已經去游玩過啦~

這裡的景色可謂美不勝收

它就是位於中廟的

姥山島

 

“姥峰青似髻,砥柱立中流”。姥山島地處巢湖市中廟鎮西南方向,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中,是巢湖中最大的島嶼。姥山島四面皆水,如同一葉飄於水中,為八百裡巢湖唯一的“湖上綠洲”,是湖天第一勝境。

  姥山島,面積0.86平方公裡。地形橢圓,林木蔥郁,四季常青,如碧螺出水,狀若蓬萊仙境,故有“小蓬萊”之稱。遠看,三峰錯落,高塔凌空,在湖面若沉若浮,此景乃為巢湖的代表象征﹔俯瞰,九峰起伏,鬆竹掩映,曲徑通幽,極富人間野趣﹔山上,山花爛漫,空氣清新﹔四周,漁船如織,景象萬千。山不高而秀麗,島不大而幽靜。登山巔而頓感天地開闊,迎清風而極感周身清爽。
  姥山,當地人又稱母山、蒙山,諧音,意同姥。相傳,古代巢州城,一日江水暴漲,出現一條巨魚,城中百姓分而食之,唯獨一焦姓老姥拒絕。后來,一位老人告訴她,這條巨魚是他的孩子,為了報答不食之恩,老人對她說如果城東門石龜眼睛變紅,請迅速離開。后來,一個小孩子因為惡作劇將石龜眼睛用朱砂涂紅,老姥見到,不願眾鄉親葬身水底,到處奔走呼號,讓人避難,自己卻被地陷引發的洪水淹沒,化身姥山。而大水將巢州城淹沒,成為巢湖。這段故事出自《搜神記》,也是當地家喻戶曉的“陷巢州”的傳說。與姥山島相伴還有兩座礁島,稱作鞋山島,相傳是老姥在奔走時丟失的鞋子所化﹔在巢湖中心,與姥山遙遙相望的還有一座姑山島,相傳是老姥的女兒。“母女”相望遙無期,萬頃波濤訴說著斷腸般的母女親情。
 

○姥山島上風光旖旎
 
  古往今來,姥山島以其神奇、優美和無與倫比的生態環境著稱,引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很多動人詩篇。唐代詩人羅隱曾作《姥山》:臨塘古廟一神仙,繡幌花容色儼然。為逐朝雲來此地,因隨暮雨不歸天。眉分初月湖中鑒,香散余風竹上煙。借問邑人沈水事,已經秦漢幾千年。

姥山島不僅山絕、水險,景致秀美,而且名勝古跡眾多,令人流連忘返。區內有20多處奇洞,大的能容納100余人,小的可藏20∼30人,洞內鐘乳怪石琳琅,十分險妙。山巔有古塔、古塘、古船塘,還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山巔的文峰塔建於崇禎四年,塔身為條石壘砌而成,高51米,七層八角,共135級。塔內磚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登塔憑欄遠眺,但見水天一色,驚濤擁雪,帆影點點,鷗鷺翔集,令人心曠神怡。

姥山島人文景觀豐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風良港,舊稱“南塘”,系元末抗元將領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師屯寨姥山時修。山腰,望湖而建的聖妃廟,祭祀主湖女神,始建於晉朝。唐代詩人羅隱、宋代詞人姜夔均有詩詞吟詠此廟,鐫刻於廊柱上。島上有一小漁村,人約三百,男捕魚,女織網,過著“世外桃源”式的生活。

來源:文藝合肥

 

(責編:郭宇、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