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特色產業 保障貧困戶增收脫貧

2020年06月04日14:15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各位觀眾聽眾,光武鎮父老鄉親,大家好!這裡是界首市‘決勝全面小康 聚焦鄉村振興’在線直播走進光武鎮,今天我們向大家現場介紹和展示脫貧攻堅戰以來,光武鎮經濟社會、人民群眾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近日,界首市融媒體中心“決勝全面小康 聚焦鄉村振興”一起來嘮嘮在線直播攝制組團隊在光武鎮現場直播的場面。

光武鎮苗橋村黨群服務中心門前廣場上,人聲沸騰,市融媒體中心在線直播攝制組3架攝像機、一架無人機攝像機現場拍攝直播:

市融媒體中心節目主持人:這是光武鎮特色小吃——漢武烤魚。

“漢武烤魚,使用黃河鯉魚、2斤左右,活魚現殺現吃,外焦裡嫩,味道鮮美,我經營20年了,周邊河南省、還要太和縣的群眾都來品嘗。我店裡有兩個貧困戶工人,包吃包住發工資。”老板王少華介紹到。“我每月工資2000元,我還學燒烤技術,學會以后,我自己開個燒烤店,賺更多的錢。”20歲貧困戶孩子黃光華說道。

市融媒體中心節目主持人:這是光武鎮特色板面——周繼武板面。

“我家板面:一清(湯清)二白(面白)三紅(湯紅)四綠(菜綠),手工揉面,面道勁足,正宗山羊肉湯料醇正,經營30年啦,10多個鄉鎮群眾,百吃不厭。周繼武說道。

再看光武鎮傳統手工技藝:大東王村“竹編”,使用竹子編織竹籃、竹筐、竹淺子等生活用品﹔該村貧困戶王守興、王守倫依靠傳統手藝,就業創業,打造“王守興饃筐”“王守倫竹籃”品牌,潢川、鄲城等地客商常年訂單訂購,產品供不應求。兩個家庭脫貧致富。“我編織竹籃、竹簍,原材料竹子,客戶送到家﹔編織的成品,1至2個月,潢川、鄲城等地客戶開車來家裡收購,雨淋不著我,太陽晒不到我,白天晚上都可以干活,一年收人3萬多元,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好好的,生活很安穩。”王守倫自信的說道。

93歲自主脫貧戶黃孝周說:“我雖然年紀大啦,但身體還好,養殖了13隻山羊,一年收入1萬多元,政府給我家辦了低保、養老金,吃穿住都很好!真得好好感謝共產黨員!”

“在光武鎮30多家飯店、燒烤店,使用了60多名貧困戶工人,每人一年收人2萬多元。90多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使用貧困戶工人300多名,280多個家庭工廠、商店、作坊使用貧困戶工人1000多名,每人每年收人3萬多元,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這些特色產業成為貧困村摘帽、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的堅強保障。”光武鎮黨委專職扶貧副書記王濤說道。(徐良 劉文琴)

(責編:黃艷、金蕾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