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合肥】街頭滿載人間味 巷尾漫話江淮情——狀元古井歷滄桑 書生意氣恰當年

2020年06月02日10:3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城市裡交錯密布的街巷,宛若刻錄在時間裡的音符,構筑成為城市記憶,講述著散落在合肥的人文故事。一條條街巷,見証了一代人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見証了一代人在紅旗飄揚下振臂宣誓,見証了一代人在科技海洋裡乘風破浪,見証了萬家燈火在時代變遷中的脈脈溫情。

銀屏街

東起明光路,西至淝濱路,這裡是銀屏街,古稱淮浦巷,被譽為“廬陽八景”之一。《八景說》記載:“柳絲花片,春光動也﹔輕煙碧浪,春水生也﹔香車寶串,春人游也﹔故春不在城中而在水際也。”

 

 

銀屏街淮浦亭

 

淮浦巷已經同歷史一同飄遠,可每當駐足在今天的銀屏街,依然會在某一個瞬間回到記憶的溝壑,一種莫名的情愫涌上心頭。

淮浦巷位於板橋河入南淝河的河口處,古時有一處淮浦渡。五代十國時期,吳王楊行密佔據了淮河以南和長江以東的大片領地,開創了楊氏吳國。吳王經常乘船順著板橋河來到淮浦巷,為合肥留下了一道美食吳山貢鵝,他的女兒百花公主則留下了“百花井”“花園街”“小花園”等地名。

明清時期,淮浦巷逐漸形成一座渡口集市,每逢趕集的日子,商販們趁著天還沒亮就早早趕到這裡。淮浦巷人氣越來越旺,更多的人來此逛街,特別是春天的時候,合肥人喜歡來淮浦渡一帶游賞,官吏文人到金斗驛聚會風雅,尋常百姓到淮浦巷趕集喝茶。

成為古廬州八景之一后,淮浦巷的名氣更大了,人氣也更旺了。很多合肥的歷史名人都在這裡留下印記,名氣最大的就是李鴻章。

762米長的銀屏街分為三段,第一段就是淮浦春融。附近有一家老茶館,承載了許多故事。舊時,合肥人有結伴到茶館喝茶的習俗,文人墨客在此高談闊論,老百姓在此談天說地。

 

銀屏街雕像一景

清朝道光年間,合肥“城東七子”也經常來到淮浦巷,在這裡的茶館品茗賦詩。清朝同治年間,茶館又迎來“廬州三怪”,在此嬉笑怒罵之際,留下詩篇。其中,“城東七子”之一的蔡邦甸是李鴻章的老師。后來,李鴻章的老師進京,留下一段尊師重教的佳話。現在的銀屏街,專門設置了10塊地磚,分別刻有“城東七子”和“廬州三怪”的詩詞,游客可一邊品茗,一邊品讀前人的詩句。

銀屏街上還有一個“狀元古井”,傳說是北宋狀元楊寘的宅院古井。當時,失去丈夫的楊母生活窘迫,在淮浦巷含辛茹苦地將兩個兒子撫養長大。哥哥楊察考中榜眼,后來成為宰相晏殊的女婿。弟弟楊寘連中三元,高中狀元。不久后,母親病逝,楊寘回鄉奔喪,看著宅院裡的古井,回憶母親教育兄弟二人讀書的場景,悲傷過度而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年僅30歲。宋仁宗特降旨撫恤。現在仍有許多人來到銀屏街在古井旁感受孝子情懷。

當陽光恣意傾斜南淝河,漫步在河畔邊的銀屏街,街景印記在視野中逐漸清晰,那點點斑駁在時間的輪回中勾起往昔歲月。傍晚,明光路上三三兩兩的學生談著校園趣事,聊起書本小說,青春的氣息一不留神鋪滿了整條古老的街道。仿佛當年品茶談天的才子們,換了一種風貌又回到了舊地,依然那般朝氣蓬勃,神採奕奕。

淝濱路的一段,大概便是這座城市難得尋覓到的悠閑了。沒有紅綠燈,也沒有鳴笛聲,有的只是夕陽余暉慵懶洒向南淝河道。光影折射進銀屏街,輕輕地撫摸著每一戶人家的窗台,聆聽這家孩子今日考了滿分,那家長輩出門遛了個彎……時光便被剪碎在了令人溫暖的家長裡短中,恰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來源:文藝合肥

(責編:郭宇、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