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徐恆秋:守護綠色江淮 建設美好家園

2020年05月26日07:50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的色彩,讓江淮大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恆秋做客人民網,就過去一年安徽環保領域取得的成績亮點、疫情期間如何兼顧生態環境、今年的目標任務等話題與人民網網友交流。

在保護中發展 在發展中保護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江淮大地呈現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徐恆秋介紹,2019年,在生產總值躍居全國第11位、創下安徽歷史最好記錄的同時,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多項指標亦創下近年來最好記錄。

多個指標成績亮眼: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16市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0%,群眾藍天獲得感明顯增強﹔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7.4%,劣Ⅴ類斷面比例0.9%,均達到年度目標要求﹔其中,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85%,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為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徐恆秋介紹,2019年安徽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持續開展“綠盾”行動,組織對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問題進行實地抽查和“回頭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近年來,宣城市和金寨等7縣(市、區)先后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旌德縣、岳西縣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先后命名霍山等19縣(市、區)為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全面開展問題“大起底” 狠抓整改調度

2019年5月11日,中央第三生態環保督察組向安徽省反饋“回頭看”督察意見后,安徽堅持以“三大一強”為抓手,及時印發整改方案,建立定期調度、動態管理、整改銷號、現場核查等工作制度,確保各項問題改徹底、改到位。

徐恆秋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說,截至目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長江和巢湖水污染治理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梳理的68個問題,已完成整改35個,剩余問題正在有力有序推進。全省“23+80+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共1398個,已完成整改1222個,佔比87.4%。

如何推進生態環境整改落實?安徽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全面開展問題“大起底”。以“回頭看”和警示片問題整改為帶動,在全省范圍,對各類關聯性、衍生性問題及風險隱患,實施全河段、全天候、全鏈條摸排﹔二是狠抓整改調度。省、市、縣三級均建立“問題、措施、標准、責任”四項清單,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擰緊責任鏈條,全面推進問題整改﹔三是健全整改長效機制。建立起省、市、縣三級領導干部“點對點、長對長”的整改責任網。進一步完善了驗收銷號、調度督導、通報督辦等機制,嚴格驗收期限、標准和程序,實施分級驗收,對驗收不合格的,及時函告整改主體責任單位繼續整改,確保問題整改質量。

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徐恆秋表示,安徽將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聚焦七場標志性戰役,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在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安徽將深化落實“五控”措施,確保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強化“五治”措施,加強水質預警分析和調度,督促各地加快不達標斷面整治。組織開展長江干流入河排口全覆蓋監測及溯源,做到有口皆測,有源皆溯﹔深入實施“土十條”。強化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全面提升危險廢物、涉疫醫療廢物監管、利用處置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

在生態環境監管體系建設方面,安徽將穩步推進“智慧環保”平台和“三個全覆蓋”,按計劃推進剩下20個工業企業排污口監測設施建設﹔抓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謀劃﹔制訂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和省直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

“接下來,安徽將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持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並進。”徐恆秋說。(趙越)

(責編:蘇恆、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