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產宿州燒雞亮相《風味人間》

2020年05月26日09:22  來源:合肥報業全媒體
 
原標題:安徽特產宿州燒雞亮相《風味人間》

制作完成的燒雞

制作完成的燒雞

馬長春的全家福(前排左一位馬立書,后排左三位馬長春)

馬長春的全家福(前排左一位馬立書,后排左三位馬長春)

馬長春家制作燒雞的鹵料

馬長春家制作燒雞的鹵料

夕陽下,馬長春的父親

夕陽下,馬長春的父親

  5月24日晚,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第五期“雞肉風情說”上線。在全球各地不同做法的雞肉料理當中,宿州的燒雞在鏡頭當中刺激著眾人的味蕾。無論是手工制作的小作坊燒雞,還是在工廠流水線裡生產的燒雞,都讓人在一幀一秒之間體會滋味萬千。

  【關注】安徽美食亮相風味人間

  無肉不歡,舉世皆同。由於雞的飼養周期短,雞肉逐漸成為人們最經濟最主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風味人間》第2季第五期“雞肉風情說”為觀眾呈現了全球各個地方不同做法的雞肉料理。

  第五期節目中,攝影組走入了冰天雪地的黑龍江漠河,高溫酷暑的納米比亞溫丹瓜,四面環山的韓國大邱,山外有山的重慶黔江,浪漫腹地法國裡昂,浪花朵朵的海南瓊海,古典江戶日本東京……值得一提的是,這期節目當中,攝制組還將鏡頭對准了安徽宿州特產燒雞。除了符離集燒雞,更多的鏡頭聚焦在了一位於宿州市蕭縣馬井鎮上的普通燒雞作坊——馬老二燒雞。

  這也是第二季節目當中,首次有安徽美食“上鏡”。一隻隻活蹦亂跳的雞,先炸后鹵,化成滿口甘香,讓人垂涎欲滴。

  【回憶】幾分鐘的節目拍攝了四天

  “這是今年春節之前,攝制組來我家拍攝的。”25日中午,接到記者電話的時候,遠在宿州市蕭縣馬井鎮家中的馬長春有些意外,“你們也看到了節目了嗎?”他是馬老二燒雞的第三代傳人,“雖然紀錄片裡我們家的鏡頭就幾分鐘的,但拍攝這段卻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宿州的燒雞出名,最有名的是符離集燒雞。而馬長春家的燒雞是如何被攝制組選中的呢?對此,馬長春說,做普通生意的,居然能被大導演看中非常意外,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不過,他自己到現在也沒有徹底弄清楚到底為何被選中的,“可能我們並不是那種工廠流水線,我家的燒雞每一隻都是手工制作的。”

  “當時,攝制組來宿州這邊篩選,一開始備選的有幾十家制作燒雞的。選中我們家之前,攝制組還來考察了拍攝的場地,看我們是不是具備他們要求的條件。”馬長春透露,“我們家的這一段內容在紀錄片裡雖然就幾分鐘,可前后一共拍了四天,當時天氣很冷,夜裡有時候也在拍。”

  【故事】燒雞作坊已經傳承了三代人

  馬長春今年38歲,目前,他家裡就有一個燒雞作坊,干這行已經30年。“我們家制作燒雞有好幾十年了,是從我爺爺那時候開始的。之后爺爺帶著我父親做,然后我從小又跟著我父親學這門手藝。”

  市場上的活雞送來,殺雞后,清洗干淨﹔麥芽糖化開,給整雞上色﹔高溫油炸后,撈出來﹔在自己配置的鹵水裡,繼續炭火煮半小時,香味飄出后,果斷熄滅﹔再用鹵水余溫繼續“悶”十個小時……每天,馬長春和68歲的父親馬立書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制作燒雞。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剛發生的時候,馬長春的生意是受點影響的。不過,后來宅在家的人變多了,生意反而變得更好了。“以前一天制作50多隻,現在一天要賣100多隻燒雞。我們有個門店在公路邊,這裡交通很方便,每天來來往往的人很多。”

  【心聲】普通人做生意要量力而行

  除了門店銷售之外,馬長春的燒雞還會通過快遞銷售,周邊鄉村辦各類宴席也會來這裡採購。另外,一些附近的小超市裡也會有銷售。至於最近幾年紅火的電商,馬長春說,“我們普通人做生意要量力而行,有多大能耐干多大事情。”

  目前,馬長春和父親還沒有考慮到電商這個平台,也不准備開網店。“網店對食品的質量要求更高,我這邊主要是賣鮮為主,一隻燒雞被塑封后,冷藏也隻能保存兩三天。”馬長春表示,宿州制作燒雞的人不少,各家有各家的做法,有大企業大集團的,也有自己這種小作坊的。“說不上來哪個好哪個不好,都是各有各的味道,隻要是顧客喜歡吃的就好。”

  【未來】子女中會有人來接自己的班

  馬長春不確定自己今后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他說,會繼續把燒雞這份“事業”做下去,這是家庭的收入來源,也是自己作為兒子,作為父親,作為丈夫的一份責任。

  談及下一步計劃,馬長春告訴記者,膝下有兩個孩子,一個在上初中,一個在上高中。“未來准備讓女兒接自己的班,兒子是否要做這一行,能繼續上學的就繼續上,上不去的回家來幫忙,要看具體情況。”

  【分集導演】郭柳:除了食物本身我們也看重人物

  5月25日下午,記者也聯系了《風味人間》第2季第五期“雞肉風情說”的分集導演郭柳,聽她講述本期紀錄片記錄宿州燒雞背后的故事。

  郭柳介紹,燒雞是因為鐵路發展起來的食物。“說起燒雞,大家都很懷念綠皮火車時代,在站台當地人售賣的燒雞,一隻燒雞的香味飄滿了一整節車廂。”

  在拍攝之前,攝制組在宿州做了大量的調研,幾家大的工廠,還有無數的小作坊,幾乎都跑遍了。“除了食物本身,我們也要講人的故事,人物和食物的情感。走訪了很多的作坊,最后選定了馬老二這一家。”

  談及其中的理由,郭柳表示,這一家人制作燒雞是三代傳承,而且馬立書老人家對待食物,無論是味道還是制作,一直有自己的堅持。

  “在今天燒雞都工業生產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手作,就像片中說的,越是舊的越不舍得丟掉。”燒雞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發展。

  為此,攝制組也去拍攝了符離集的燒雞工廠。郭柳說,“食物的那種時代感就在片中呈現出來了,我們也想通過食物看到時代的變化。”

(責編:馬玲玲、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