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彭壽:加大“卡脖子”材料支持力度 搶佔競爭先機

2020年05月24日15:5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引導支持高科技企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不僅是當務之急,也是確保我國產業安全和經濟恢復的重要支撐。”日前,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如是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彭壽認為,應用基礎研究是突破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環節制約的關鍵。應用基礎研究具有面向市場、面向產業的特點,2019年我國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科技創新成果實現重大突破。

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國在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上仍存在技術儲備少、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國際競爭力弱的突出問題。

在彭壽看來,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加大支持高科技企業特別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更多參與到應用基礎研究中,進而解決科技與經濟“脫鉤”現象,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他以玻璃行業為例,長期以來,信息顯示面板是我國僅次於芯片、石油、鐵礦石的第四大單一進口產品,而面板的關鍵原材料——基板玻璃一直受到國外“卡脖子”制約。國內玻璃科技領軍企業通過加大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成功量產了世界最薄0.12毫米柔性觸控玻璃,並實現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零的突破,帶動下游行業制造成本下降60%,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

基於此,彭壽建議,將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材料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同時給予資本金支持。同時,圍繞“卡脖子”技術產品開通專利、發明、標准的綠色通道,盡快構建一批支撐產業發展的高水平知識產權體系,助推國內企業搶佔國際競爭先機。

針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卡脖子”材料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大、認証周期長的特點,彭壽建議加大支持關鍵產品在下游的認証和應用,對下游導入產業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引導下游企業推動產品的國產化替代,並建立上下游協同發展機制,打造我國更具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汪瑞華)

(責編:蘇恆、關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