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寧國:硬核六級體系 賦能基層治理之變

汪瑞華

2020年05月22日08:5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垃圾污水少了,夜行擔心不再。隨著疫情封閉的解除,如今還養成了早七晚五出來遛彎的習慣……這是寧國市白雲社區王子巷居民劉國慶的日常。

這要放在兩個月前,提及王子巷,在老劉的印象裡,都是負面印記: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巷道狹窄,僅有的空地也都被不規整的菜地取代。

短短時間,之所以有這樣的改變,還得得益於寧國市構建的“市委——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功能性黨支部——黨員樓道(巷、片)長——黨員干部聯戶”六級組織治理體系,通過建立“群眾呼叫、組織銷號”工作機制,著力打通了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米”。

環境之變

年過六旬的劉國慶,是白雲社區王子巷的“土著”。在這裡住了40多年的他,見証了這個“城中村”生長、轉變的全過程。

市場經濟初起,王子巷開始大規模建設。操著當地和外地口音的人多了,過去並不被看好的城鄉結合部,火了起來。“短短600米長的王子巷,聚集了14家大大小小的廠子,有汽車維修的、有服裝生產的,還有食品小作坊。”老劉回憶道。

就在王子巷火的同時,環境問題與之俱來,原本並不寬敞的道路被侵佔,無人問也無人管,久而久之,垃圾堆成了土坡,路上就更別提綠化和亮化了。

“天氣一熱,都盡量繞著走,那個味道熏人的很吶!”老劉調侃道,底子薄、無物業、房屋多,人員雜,違章搭建、亂堆亂放等老舊小區的通病,這裡倒是一個都沒落下。

3月22日,在寧國市六級組織治理體系的輻射下,社區環境治理的東風吹到了王子巷。身為一名老黨員,劉國慶被推選為片區環境督察組組長,這就有了他每天時不時出來溜達幾圈的習慣。

寧國市南山街道白雲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慶紅告訴記者,“在過去,社區干部都是單打獨斗,即便環境治理,也是收效甚微。如今大不一樣了,在社區黨員的發動下,社區工作大家群策群力完成,居民是鼓著勁跟著干,這種改變讓‘共建共治共享’由理念成為現實。”

尤其在經歷過疫情防控,老劉看到的變化是,環境變了,人心齊了,不僅居民主動扒掉私佔的菜地,還組織志願者在道路兩旁補栽了桂花樹,撒上了格桑花草籽。不僅如此,房前屋后,百姓還自己出錢出力搞硬化,眼瞅著干勁一天比一天足。

“住了幾十年,現在的王子巷,誰看了不舒坦。”站在曾經的菜地旁,老劉很是感慨,平整后的垃圾土坡,將被建成休閑小廣場,屆時,王子巷百姓又有了散步鍛煉的“老地方”。

“改善社區居住環境,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應有之義,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社區文明形象的客觀需要。”劉慶紅說,如今,王子巷環境煥然一新,居民圍觀點贊。

鄰裡之變

“現在雖然疫情形勢趨於向好,但是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

“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回家先用酒精消消毒!”

“大家外出,需要注冊健康通行碼啦!”

疫情防控期間,身為一名小區樓道長,王慶喜時不時會在“悅居樓”微信群裡頭發布溫馨提示,成了樓道裡頭的“嘮叨員”。

自從六級組織治理體系實施以來,寧國市以社區為單位,對各小區樓棟、街巷、散戶、黨員干部情況進行全面梳理摸排,及時選配樓道(巷、片)內黨員干部擔任樓道(巷、片)長,具體由小區居民推薦產生,多為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的職工黨員。

哪個小區停車難了?哪裡電瓶車充電不方便了?哪棟樓下存在毀地種菜情況了?大家都及時跟樓道長溝通。“一來二往,原本並不熟悉的樓上樓下,從鄰居成了朋友,解決起問題來,也就順暢了許多。”寧國市西津街道鳳凰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敏說。

由於當過兵、立過功,同時又是一名黨員,2019年,王慶喜被選為西津街道鳳凰社區鳳凰城小區2期3棟1單元的樓道長。近一年時間來,多了這個頭銜的他,比平日裡更加忙碌了。

“如今在我們社區,493名樓道長實現了小區全覆蓋。”張敏說,通過引導社區內黨員主動參與管理與服務,有效發揮黨員樓道長先鋒引領作用,凝聚小力量化作大能量。疫情防控期間,樓道長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挨家挨戶走訪摸排,及時發布防控信息,久而久之,過去見面的點頭之交,一下子距離就被拉近了。

自從有了樓道長,張敏最大的感觸是,過去小區居民有問題,隻有到社區或者物業反映,而現在,大家伙都第一時間主動找樓道長說道說道,為啥?“因為樓道長成了居民住戶的主心骨,大家信得過。”

在張敏看來,六級組織治理體系的作用遠不止於此,因疫情防控專設的樓道長,如今,在疫情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就地轉化到城市文明建設的戰線上。同時,也為文明創建、綜治維穩、移風易俗等工作提供了體系支撐,真正成了基層治理的“好幫手”。 

(責編:關飛、郭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