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產業是我省重要產業之一。據農業部門統計,2019年,全省桑園面積41.86萬畝,生產蠶繭1.60萬噸,蠶農戶均收入8031元,呈持續增長態勢。全省擁有國家級繭絲綢龍頭企業1家,省級繭絲綢龍頭企業16家,蠶業合作組織264個,農業部和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6個,省級蠶桑專業示范村16個。然而,這個近年來生機勃勃,在聚焦精准扶貧、助推農戶增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產業,如今卻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遇到全產業鏈難以持續發展的困境。
疫情突如其來繭絲綢產業遭遇困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貿完全受阻,近兩個多月公司生產的長絲一根都沒賣出去。”近日,位於霍山縣的安徽海泓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海濤十分焦慮:不生產,員工生活怎麼辦?生產,產品積壓,公司資金又難以周轉。 “現在市場絲價已從每噸42萬元至43萬元降到26萬元至32萬元,就是能賣掉,按目前價格企業每噸生絲要虧損12萬元。 ”汪海濤說。
由於資金緊張,繅絲企業對收購蠶繭也是有心無力。位於金寨縣的安徽三利絲綢集團生產的真絲面料主要銷往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等國,由於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幾乎沒有銷路,原有的訂單也取消了。 “自復工以來,企業生產的產品基本都在庫存,真絲面料庫存15噸,真絲綢面料庫存14萬米。隨著疫情的控制,產品銷售在回升,但量小價低。眼看春繭就要上市,可企業缺錢收購啊! ”安徽三利絲綢集團副總經理陳良軍無奈地說。
企業沒錢收購蠶繭,讓一些剛剛脫貧的蠶農倍感壓力。 “聽說春繭的收購價從去年的每斤20元至25元跌到現在的每斤15元左右,降了不少! ”說起賣蠶繭的事,霍山縣黑石渡鎮黃家畈村蠶農易樹才心情十分沮喪。 2019年秋季,他在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養蠶8張,收入近2萬元,成功脫貧。嘗到致富甜頭的易樹才今年初流轉土地34畝,新建養蠶大棚780平方米,養蠶13張。“桑苗由政府免費提供,但建大棚、交土地流轉費總共投資9萬元,其中銀行貸款5萬元,自籌近2萬元,還向親戚借了2.6萬元。如果按現在的蠶繭收購價,我成本也很難收回來。 ”易樹才說。
霍山是蠶桑大縣,目前有2000戶農民種桑養蠶。 “往年種桑面積在50畝以上的農戶,一年能掙30萬元。 ”霍山農業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葉磊介紹,由於效益好,今年初他們又發展了幾個種桑面積在50畝以上的大戶。 “投了不少錢建桑園、買蠶種,沒想到會遭遇意外。今年春繭收購時間在6月初,如果企業收購資金緊張,導致即將上市的蠶繭賣不掉,這些蠶農的損失就大了。 ”葉磊心情沉重地說。
期待多方援手助企業和蠶農渡難關
“我們希望政府和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出台扶持政策,幫助繭絲綢企業渡過難關。”海泓集團總經理汪海濤表示,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啟動生絲儲備機制,撥付專項資金收購企業庫存生絲,保市場主體流動性,幫助繭絲加工企業維持生產運營。“我們把庫存生絲賣了,手裡有了錢,就可以收購蠶農的繭子,農民賣了蠶繭賺了錢,種桑養蠶的積極性就得到了保護,這樣整個蠶桑產業鏈就活了。 ”汪海濤說。另外,希望銀行加大對繭絲綢企業的貸款額度和貼息力度,政府也能減免一些繭絲綢企業的稅費。 “隻要疫情一過,消費需求恢復,繭絲綢產業就能重現繁榮。 ”汪海濤信心滿滿。陳良軍也建議政府部門協調金融機構,設立農產品專項應急貸款機制。“貸給繅絲企業的資金可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確保繭絲加工企業能正常收購蠶農鮮繭,保障蠶農利益和社會穩定。 ”陳良軍說。
“幫助蠶桑產業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局,需要多措並舉,多方援手。 ”省蠶桑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范濤建議,如果省和市縣各級政府整合扶貧資金,建立貧困地區蠶繭收購補貼專項資金,通過補貼繅絲企業貸款利息和直接補貼等方式,定向收購原建檔立卡貧困戶蠶繭,就能有效保障種桑養蠶脫貧戶不返貧。
強化科技支撐練好內功提升抗風險能力
由於桑樹生長快,當年栽桑當年就可以養蠶,且比較效益明顯,近年來我省很多地方都將發展蠶桑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首選產業。 “栽桑當年畝產值1000元,第二年畝收益3000元至4000元,第三年及以后畝收益可達4000元至6000元。 ”范濤告訴記者,由於見效快,收益高,近年來蠶桑產業在我省皖北平原、皖西皖南山區快速發展,對脫貧致富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我省蠶桑產業如何積極應對,走出困境?帶著問題,范濤近日和體系專家深入霍山、金寨等蠶桑大縣調研疫情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尋找幫扶對策。 “治本之策是農企合力、政府幫扶、金融機構助力。 ”范濤表示,蠶桑產業要走出困境一要靠政府、銀行支持,二要靠練好內功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蠶農要飼養最優良的蠶品種,採用科學方法養好蠶,生產出最優質的蠶繭,才能賣出好價錢。 “按往年的價格,蠶繭等級越高價格越貴,銷路也越好。 ”范濤說。
此外,要突出技術集成,推廣工廠化養蠶、電動桑枝剪、新型切桑機、自動採繭機等蠶桑生產專用設備﹔推廣蠶種催青高密度自動化、小蠶共育標准化、大蠶飼育省力化、蠶繭烘干機械化等高效生產模式﹔推廣桑樹快速成園、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機械化收獲等桑樹輕簡化栽培、管理技術,提高蠶桑生產效率,促進傳統蠶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和機械化轉變。
為抵御蠶繭市場的價格波動,蠶農要依靠科技走桑園套種、套養的路子,增加畝桑收益。近年來,我省一些縣區因地制宜推廣桑園套種蔬菜和中藥材、套養家禽家畜等復合生產模式,飼養的桑園雞、桑園羊很受市場歡迎,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此外,還可發展優質桑果、桑枝食藥用菌,開發桑葉茶、桑果酒飲料、蠶絲被、蠶絲化妝品、蠶蛹肽蛋白飼料等深加工產品。
作為蠶桑產業上游的繭絲綢企業,也要積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安徽三利絲綢集團董事長黃澤雲近日剛從杭州返回金寨,他透露雖然眼下企業資金十分緊張,但企業股東著眼長遠,仍決定逆勢增加投資,引進國內最先進的“飛宇·領航者”自動繅絲機。該設備上馬后,產品質量將顯著提高,高品位生絲將達到70%以上,效益將提高40%以上。“按去年的市場價格,5A和6A級的生絲價格是每噸40萬元至42萬元,3A和4A級的生絲隻有35萬元至38萬元,這次引進先進設備,就是要把生產的生絲等級從4A提升到5A和6A。 ”黃澤雲表示,希望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來增加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而多收購蠶繭,更好地為周邊蠶農的增收致富作貢獻。(記者 汪永安)
黨建紅丨安徽馬鞍山:用心用力用情 辦好群眾“小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建設的老舊小區,經改造后舊貌換新顏﹔長期困擾居民生活的噪音,經調解后迎刃而解﹔留守老人沒有休閑活動場所,經協調后讓老有所樂成為常態…… 這些變化都得益於黨建引領,也是馬鞍山市當下“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最生動基層實踐。 …【詳細】
合肥:三類人員可免費參加就業技能培訓 記者昨天從合肥市人社局獲悉,今年6月至10月,全市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可參加合肥市公共職業訓練基地2021年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合肥市提供免費技能培訓的4家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分別是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站…【詳細】
油價年內第九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9元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申佳平)今日(28日)24時,國內油價迎來今年第九次上漲。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1年6月2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准品,下同)每噸分別提高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