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想演出宋仁宗的“人味兒”挺難

2020年05月11日10:18  來源:信息時報
 

  王凱表示遇到《清平樂》與趙禎這樣的劇本和角色很難得。

  70集古裝劇《清平樂》登陸湖南衛視播出至今一個多月,已將近尾聲。劇集以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為主線,從朝堂風雲到后宮家事,還原一個復雜而真實的宋仁宗。雖然播出以來,關於角色的討論爭議不少,不過出演趙禎的王凱,演技實力卻再次獲贊。近日,王凱接受記者的採訪,他表示遇到《清平樂》與趙禎這樣的劇本和角色很難得,同時也直言,“想演出宋仁宗的人味兒確實是挺難的。”

  演好趙禎很難:為角色設計小細節

  對於出演的題材不做限制,隻要故事好角色好,這也是王凱接演《清平樂》的原因之一,“現在影視作品上展示宋仁宗,描寫宋朝盛世的戲一個都沒有,有這麼一個劇本十分難得。宋仁宗這個角色在過往的歷史劇中存在感也不強,《清平樂》又是以他的一生為線索來寫的一個故事,無論是從角色還是從劇本上都是很難得的。”宋仁宗在位時出現了仁宗盛治,百姓安居樂業,當時還涌現了很多文人名士。《清平樂》欲呈現的是宋仁宗在官家身份之外,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在王凱看來,“宋仁宗肩上擔負著太多的責任,所以這種高高在上的皇帝與普通人之間的糾結,責任與情中的選擇真的是挺難的。對於宋仁宗來說,他基本上也沒有‘家’,他的家事也是國事,這就是比較難的地方,也是吸引我的地方,怎麼把這個‘難’演出來。想演出宋仁宗的人味兒確實是挺難的。”

  王凱透露,自己在和導演討論完劇本人物后,將宋仁宗這個人物定義在三個字“仁”“忍”“人”,以此作為人物基調。他也在表演的時候給宋仁宗設計了一個小細節,“仁宗除了在上朝的時候是正襟危坐的,下了朝之后,不管是跟大臣議事還是在自己的福寧殿,坐著的時候都不是很正的坐姿,或者是半斜著,或者是靠著的。我希望宋仁宗除了上朝之外,他能夠鬆下來,因為鬆下來之后才能變成一個‘人’。隻有在上朝的時候是一個皇帝,其他時候他能是個‘人’。”他還表示,其實劇中宋仁宗所遇到的問題,觀眾應該會有共鳴,“仁宗面臨的問題,其實是每個現代人在這個社會生活當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吧,比如工作和生活不可調和的問題,這些都有相通的關系。”

  解畫仁宗后宮:“帝后CP”有真愛

  因為劇集是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除了前兩集出場的少年仁宗由青年演員扮演外,劇中剩下的篇幅都是王凱出演。角色年齡跨度大,除了有造型上的變化,在表演方面,王凱也注意讓中后期的宋仁宗跟青年時期不一樣,“會較穩一點,比如走路啊,說話的語音語調都會慢一些、低一點。”

  《清平樂》台詞量大且難,從開播至今,一直引起了不少觀眾的關注。王凱也坦言,拍攝時“每天都跟劇本做斗爭,看很多遍,殺青前一天還在對著劇本背台詞”,而他的背誦訣竅就是“多讀多看”,“有不懂的古文就查字典,先領會了意思, 然后再開始背誦,會順利一些。”談及拍攝該劇時的趣事,他除了分享了最難忘的哭戲,“有一場前朝戲份的哭戲很難忘,仁宗敗給元昊后,跪在皇祖和父親的畫像面前說‘想建功立業,想破陣而止戈,卻敗了……’ 那會兒的仁宗還比較年輕,想要建功立業,失敗了獨自承受,一方面心疼陣亡的將士,另一方面自省作為君王是不是策略有失誤,仁宗太難了,”還曝光了宋朝造型背后的花絮,“宋代朝服的帽子上有很長的帽翅,這個長帽翅在現場給我們增加了不少麻煩。有時候進入拍攝場地會因為帽翅太長被門擋住。”

  《清平樂》中有一半的戲份發生在后宮,宋仁宗和皇后以及各位后宮娘子的情感也讓觀眾投入地站CP。對於宋仁宗與最寵愛的張娘子以及青梅竹馬的苗娘子之間的感情,王凱也解畫道:“宋仁宗對張妼晗的感情,有一些渴望和寄托,因為宋仁宗不能像張妼晗那樣很直接去愛,但這種感覺又是他特別向往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會那麼寵張妼晗的其中一個原因。苗娘子對他來說更多的是親人的感覺,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跟她在一起就是很踏實,很有安全感,隻要到了她那兒,就感覺真的是像回到家裡一樣,很放鬆。”而對於“帝后CP”遲遲不發糖,王凱則認為帝后是了解彼此且有真愛的,只是存在溝通問題,“一開始的誤會隔閡沒有解釋清楚,古代人的交流方式又比較含蓄,不直接說。加上兩個人都比較好面子,有傲氣,你也不退,我也不服軟,久而久之兩個人就這麼僵在那兒,一僵就僵了這麼久。”

  劇集的后半段,隨著公主徽柔(任敏飾)的出生,仁宗和公主這段父女情也成為重頭戲,劇中宋仁宗還被觀眾調侃為“妥妥的女兒奴”,王凱透露,因為之前在《大江大河》也演過父親,但拿捏父親的心情不是太有難度,進入角色就自然而然有感覺,“這部劇裡我們有好幾個扮演徽柔的演員,從小嬰兒到最后的任敏。 有一場戲是仁宗看到皇后和小徽柔在放鶯兒,當時扮演小徽柔的小演員年紀很小,說台詞也不太能說得清楚,我們對戲的時候就聽著她認真地、奶聲奶氣地說著台詞,特別可愛。”(記者 蔡慕嘉)

(責編:馬玲玲、郭宇)

推薦閱讀